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凫城龙门观碑

(2017-02-07 15:28:46)

凫城龙门观碑现存地点:山亭凫城崔庄村北龙门观林场

立碑年代: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即1794

距今时间:223

碑文作者:古滕国子监肄业生刘礼燦(字鷃岚)

 没想到在凫城乡驻地东北,还有这么一处僻静幽深的山谷:说它僻静,地处峄北滕东的大山深处,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人迹罕至;说它幽深,夹在群峰峡谷之间,树高林密,草木遮掩,隐蔽难寻。龙门观,就把守在这道山谷的出口,座落于“龙门”门槛上,并因山为名,命名“龙门观”。可惜这座道观已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毁于战火,新刻遗址说明牌上写:“龙门观又名白云庵,始建于宋朝(古碑记为元朝),后数次修葺,前后两殿分奉三清、玉皇神像,配房二十余间,道士六、七人,观地百余亩。1931年,惜遭国民党5815旅剿山焚毁,道士云散…1959年在原址设龙门观林场”——难怪我到处都没找到“龙门观”的一点痕迹,原来是在这道观原址上新建了林场办公房屋,直到向林场的一位工人师傅打听,他说有石碑在西院,这才找到当年龙门观存在的实物证据!

林场西院地上靠墙躺了两快半截石碑,一块断头缺尾,但能认出中间碑上大部分宋体文字并落款;另块只存上半截,碑首刻“千载流芳”四个楷书大字,“芳”字没入土中,碑文小字大多磨灭,右侧残存“丹山绿水此地…”的对联。整个龙门观,如今能见到的大概只剩这两块残碑了……

先认第一块残碑上仅存的文字:

凫城龙门观碑龍門觀創始於元之孤松子,其境幽地勝,空靈襲人,為蘭陵名區。曆明迄清,繼有黃冠…元賓予同宗兄也,因往焉,與吉如、靜如輩登山臨水,極吟眺之樂。觀中景狀,予頗能悉,予兄…通明閣已成,有小序石刻,略具始末,並未大碑著諸檀越姓名,一欠事也。夫舊殿草創…有志未逮,忽爾歲符龍蛇。予嘗吊以詩,有“空山采藥人何處?日夜潺湲澗水流”之句…庀材木,備磚石,奮然以賴飭為己任,不意甫期舉事,又羽化去。噫嘻,豈一殿之…凶荒迭遇,而工不置意焉。迨乾隆癸醜(清乾隆五十八年癸醜即1793年)靜如忽來滕語予曰:先師未竟之事,幸賴諸…已落成於己酉(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即1789年)之歲,乞為一言記之。予不勝逡遜,以嶧素號名邑,固多縉紳,先生胡遽…元賓、吉如,予舊好也,靜如每欲學詩於予,又詩友也。茲能成厥功,全師志,非予序不能明…不可使之漠然無聞,故援筆以書之。今者棟宇穹窿,廟貌偉矣,金碧輝煌,神像新…如昨,而元賓、吉如仙音杳杳,珥筆之餘,不禁感慨系之矣。

古滕國子監肄業生鷃嵐劉禮燦撰並書

…次甲寅二月中浣之吉,穀旦立”

释读这篇残缺不全的碑文,大致内容如下:清朝乾隆年间,滕县诗人刘礼燦(字鷃yan岚)在本家兄弟刘元宾的邀请下,曾前来凫城龙门观一游,与该观住持道士吉如、静如师徒一同游览赋诗,写下“空山采药人何处?日夜潺湲涧水流”的诗句。当时龙门观正在修缮建设之中,吉如道长备齐建材,还没完工即死去。他的徒弟静如又继续建设,终于在1789年完工。静如专程去滕县找到刘礼燦,请他为修缮一新的龙门观书写落成碑文,刘礼燦谦虚一番,考虑到龙门观本在峄县境内,峄县名胜由滕人写记怕不合适,但又想到与吉如、静如等文朋诗友的亲密关系,自己又熟悉观中情况,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颇有文采和深情的碑文……

由于该碑已残,碑文落款年代只剩下“…次甲寅二月中浣”字样。但通过碑文中间两次提到清朝“乾隆”年号,结合清代石碑年代落款通例以及仅剩下的“甲寅”字样,可推测该碑落款完整时间应是:“大清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二月中浣”,即公元1794年农历二月中旬,距今已有二百多年。

 

另块“千载流芳”残碑上文字信息量不太大,文字漫漶难识,仅能认出几段残句:“盖闻重方梵刹,俱仙佛之场;绀宇珠宫,悉游仙之境…前因后果之说,诸名辈辩论已详,殆无俟余之赘言也…将就倾圮,风吹雨激,山门尽为凋残,凡至于此者无不目睹神伤…不日告成,工竣而属文于余,意欲勒石以垂后世。余愧才踈…石以志之。余为叹曰:黄花翠竹,悉是菩提;一草一木,尽属功德……”作者落款是“邑人陈景隆撰文;万金瀛书丹”,通过碑文中尚存“夫峄”二字,乃可断定该碑上的陈、万二“邑人”为峄县人。该碑左侧年代落款尚埋在土中,未能尽观,因此无法判定该碑年代,从内容看大概仍是记述该道观(或寺院)在某个朝代破落后的又一次维修。

为此,查清光绪三十年(1904)版《峄县志》,卷十.寺观中有载:“龙门观,即以龙门山名。溪山四周,朝霞暮霭掩映竹树间,隐者之所居,其中往往有异人焉,或曰白云庵。”卷五.山川记:“龙门,县北五十里,两崖峭削如劈,高数十丈……”均描绘了龙门观周边的山川美景,亦是一方形胜!

该县志“艺文卷”中还收有明代峄县文人贾梦龙所写《游龙门山》的两首诗:

(一)

“龙门幽赏地,胜慨昔曾闻;

野酌熏花气,闲心狎鸟群;

岩前看落日,衣上见归云;

玉貌霞裙子,曾来事老君。”

 

(二)

“自诧龙门客,登高不厌频;

白云飞上屋,红树染如春;

洞口呼欢伯,竹间酌谷神;

只愁幽胜地,萝葛碍纶巾。”

贾梦龙、贾三近父子是明朝峄县著名的文人名士,由此诗可知贾梦龙曾多次来龙门山游览野炊小酌:“自诧龙门客,登高不厌频”——是啊,这一带的山野隐逸风光,确是值得常来看看的,倘再能“偶遇”上龙门观仙风飘逸的道士或白云庵俊俏风流的尼姑,一同谈谈理想和人生,那就更有情趣和兴味了……

今龙门观原址南侧尚存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树下有古井,与道观隔溪相望。溪水从观后山谷中曲折流出,缘溪水上行,两岸青山相对,中间绿水长流,浓荫匝地,树影蔽日,水边一条铺满野花和青苔的小径直通向山谷的深处,寒尽不知年,春来草又青,让人生出些禅意和归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