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除了“可以兴可以怨”以及陶冶性情、丰富感情、提高修养之外,能否还有现实中的实用功能呢?想起我多年前经历的一件实事:新世纪初年,开车由滕州去镇江开会,行至扬州,因为当时连接扬州和镇江的润扬长江大桥还没建好,司机要沿江北向西绕行到南京长江大桥过江到南岸再东返镇江,等于绕了一个长方形的另外三条长边,多走出上百公里路。此时我偶然看到车窗外“瓜洲渡”的路牌,随口吟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等诗句,遂想:从唐朝开始就有的如此著名的瓜洲古渡,没理由到今天就消失了,于是让司机沿“瓜洲渡”的小路开向江边,结果竟然真的找到了瓜洲轮渡码头,开车上船,连人加车5元钱的轮渡费,十几分钟就过江到了镇江城下,省油省费省事不说,关键是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问路的麻烦——由此我常半开玩笑地感慨:谁说读诗没有实际用处呢?
读赵曰北先生所著的《读书最好是吟诗》一书,竟然也找到了久违的“实用感”:他把诗词按内容分为“爱国”、“离别”、“思乡”、“爱情”、“感伤”、“闲适”、“悼亡”、“山水”、“田园”、“边塞”、“咏物”、“吟史”、“哲理”、“宦游”、“讽喻”等十五类,各选几首有代表性的古今诗词予以赏析,既是梳理分类,也是对比参照,更是把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各类情感分门别类,因物赋形,因形生情,因情成诗,让不同心境、不同趣味、不同爱好的读者去选择相应的诗词作品,如同去商场购物,想买哪类东西,就根据“指示牌”的导引直接去哪片区域,对着目标,一步进入,直接切题,简捷明快,省去了诸多的环节和过程,如同“瓜洲渡”路牌对我的导引和指示,一步过江走到瓜洲(今镇江)城下——只是,曰北先生没有再分“导航”或“寻路”诗而已……
对诗词的赏析,关键是赏得准、析得清、点得透、说得明,同时识见远、境界高、立意深,看法对。尽管“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作者一己的观感和认识,要符合大多数人共同的见解和感受,找到并写出对一首诗、一部作品读后感的“最大公约数”,这样才是“评”出了“人类共有的情感”。
曰北先生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谢枋得《和曹东谷韵》)等诗句阐释爱国;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郑愁予《错误》)述说离别;以“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以及余光中那首著名的《乡愁》来表达思乡;以“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我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来描绘爱情;以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将进酒》)、“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海子《秋》)来刻画感伤;以“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江城子》)、“去天堂的路太黑”(《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来哭诉悼亡;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触目因怀古,客途思转长”(胡汝嘉《滕城》)来咏怀历史;以“居高声自远”(虞世南《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远和近》)来陈述哲理……均达到了“赏得准、点得透”的标准,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新的人情有新的见解和生发,不落前人俗套。
尤具匠心的是,作者在该书中专门挑选了几首时下流行、或具有“滕州元素”的作品予以解析,如滕州籍作者陈曦《时间都去哪了》的歌词、段元忠《无穷的思念——写给滕州一中》的寄情诗、清朝黄兰森《再至微湖》的记游诗、宋朝苏东坡写滕县的《西园诗》、明朝胡汝嘉的《滕城》等,让滕州的读者读到古今文人写滕州或由滕籍人所写的诗作,颇有乡土感、贴近感、亲切感、熟悉感。故乡人写故乡事给故乡人看,让我们知道滕州的游子是如何思念家乡,滕州的诗人是如何描绘故园,客居滕州的“外地人”是如何从另个角度看待评价我们这个地方,这些接“滕州地气”的作品,或许更能让我们感受乡音乡情并感同身受吧……
此外,说到描写古滕城的怀古诗,我个人认为还有另一首明人王世贞所写的《滕城》似乎更有深度和韵味:
“齐楚今何在?滕犹旧国名。浮云双战地,落日一空城。
野旷犹堪井,山贫自不争。遗编二策在,终是鲁书生。”
该诗上升到了反思儒家治国方略是否“适用”的高度,这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功用等,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曰北先生的这本谈诗词的专著成书于2014年8月底,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谈话中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习总书记的这段有关学校教育中经典诗词内容的谈话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特别是提到古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更是强调了诗词文化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塑造、陶冶、教化、引领、提高等功用。因此可以说,曰北的这本《读书最好是吟诗》作为“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建设首批成果”的出版正是适得其时、适得其所、适得其用!
在此祝贺曰北先生《读书最好是吟诗》一书的出版发行,并期待能从中读出、找出、看出更多的“实用”功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