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远记忆的幸福村小学

(2013-03-03 14:50:01)
标签:

幸福村小学

李根生

李诚治

南定河原创

南定河三世

也许人老了,常常会怀念,zkp821老师的《故乡啊故乡》展示了他大半人生的他乡情故乡情,读来感慨万千。

想起了他三年前的另一篇文章《回母校》,其中结尾处写道:“仅有一天的泰州之行,没有见到一个老师,没有见到一个同学,只是与母校打了一个照面,就像一个来去匆匆的孩子,见了久别的母亲一面,虽然来不及说上一句话,还是感到无比温暖。这一天,2009年12月5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将永远挂在我记忆的天空。”

http://s13/mw690/475413cfgd700307215cc&690

上图:咱家南定河三世已经2岁啦

相信每个人记忆天空中都挂着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那是挥之不去的往事。喜欢读网络上的许多讲述人生往事的文章,比起那些印成铅字的书,网络文章更能勾起我仔细阅读的欲望,因为它更贴近我的生活,都是我熟悉的人或事,更加真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者都是和我学历阅历相近的好友,比如男娲、木瓜、滴水湖畔、勐深、庄河之子、zkp821、香花满径、海凝、金桐玉女、秋风红叶……。

我们这一辈深受文化大革命和上山下乡双重之害的69届知青,对于学生时代的怀念更深的还是小学生活,虽然比起中学年代更久远,但我的中学处于文革时代,稀里糊涂地就翻页了,我甚至都想不起中学班上的其中十个人的姓名。

小学六年却是我的货真价实的学生时代,我们上海市虹口区幸福村小学66届1班共有48个同学,由于年代久远,现在有些人已经不再记得,但还能想起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他们43人的姓名记忆如下:(最后八人有于晓云提供,这样就有51人,超出了记忆中全班48人的记忆,可能其中有退学、留级的因素)

卫洪根、全照祥、徐月华、葛友兰、左华、卢良芝、吕筱庆、吕春云、许惠红、徐洪君、蒋宝骏、蒋曼丽、王悦美、王永春、王阿鸾、宋钰、宋云娣、宋美君、沈坚、戎春英、郑龙兴、施惠芳、陈秀菊、陈爱、阮录娅、郭子华、蔡绿妹、黄晓霞、黄彩英、张爱培、张玉泉、张裔利、陆培民、高祖平、何文君、殷纪民、殷成良、于晓云、韩小芳、娄兴发、李根生、胡登清、曹国宝、于金全、陈松茂、胡桂根、杨建芳、王兴万、曹乐平、张荣森、昕国平。

http://s1/large/001iZcmPzy7NYZOz2JL05

上图前排左起:李根生(南定河)、卫洪根。

后排左起:卢良芝、吕筱庆、蒋宝骏、许惠红。

http://s1/large/001iZcmPzy7NZ128Mqqa6

上图左起:吕筱庆、蒋宝骏、徐月华、葛友兰、左华、于晓云、戎春英、蒋曼丽。

http://s1/large/001iZcmPzy7NZ1hHHE2b6

上图左起:南定河、于晓云、

记得第一天上学,小伙伴们通过闹哄哄的一番打斗,决出的大王是外号大块头的卫洪根,本人被推举为二王。

清晰记得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很不好,一年级班主任蔡英煞费苦心常常为我补习,一年级补考的情形至今不忘,但下半学期我的任督两脉突然打通,成绩扶摇直上,成为班级成绩最好的男生。作文每每成为学校范文,数学常常是一百分,历史地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蔡老师功不可没。

二年级班主任是徐来娣,记得二年级下,班级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有8个人,除了我和王永春外其他6位都是女生。大返城后曾见过安徽回来的王永春,当时他在提篮桥上海监狱做医生。

三年级是我记忆中比较快乐的童年时光,班主任朱飞彪对我以及班上一批品学兼优的几个学生特别好,我至今还记得当年他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时的场景,还记得有一种‘斗鸡’游戏我是当仁不让的种子选手。

三年级的班主任朱飞彪常常乐此不彼的组织我们参加课外活动,还自费带我们这些种子选手到浦东公园春游,到他吴淞路的家中玩,印象中朱老师当年是单身,家中有一个比我们小2-3岁很帅气的儿子。记忆中最夸张的是他经常晚上把我们从家中招来学校游戏,直到有一天朱老师被公安局带走,隐约中听说他犯了猥亵幼女罪,当年在学校一起被公安局带走的还有三(3)班的朱成美老师、三年级的体育老师朱品权,3个出事的老师都姓朱,印象很深刻。

四年级以后,我们班级的男生王位排名战连年不断,因为每年都有大同学留级蹲班,这些大孩子很容易就成为班级的新晋大王,还好四年级班主任马慎英总有办法震住我们这群小淘气,记得有一次马老师忍无可忍,拍案而起,正好窗外电闪雷鸣,全班同学被惊呆了,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我们看得真切,马老师怒发冲冠,身型只往上窜,后来有同学告诉马老师,老师扑哧一声笑了,原来她在拍桌子同时最大限度的踮起了脚尖,电闪雷鸣正好给了一个恐怖的配音。

新大王们几乎都是学校附近膂力过人的农民子弟,其中最著名的佼佼者是全家宅(今祥德东路天宝西路附近)的全照祥,外号象鼻头,他和前大王卫洪根两人一直是我最好朋友,直到上山下乡之后全照祥去了吉林珲春卫洪根去了江西插队落户我们才失去联系。卫洪根现在在浦东某写字楼担任保安队长。

全照祥朝代的二王是殷家巷(今赤峰路密云路附近)的殷成良,因为乡音超严重,言必‘哪内’(我、我们、阿拉的同义词),所以我给他取了一个‘哪内’的雅号,当然,除了我们几个要好同学之外,别人若叫他‘哪内’,有着一身肌肉的他是十二分不乐意的。

殷成良是我们班级的首富,但绝不是坑爹来的,而是常会参加大队劳动挣一些工分,所以常看见他身上有五毛、一块的大票,他也很好客,常请我们几个小伙伴吃些糖果饼干之类,殷成良和我同学了不到两年就彻底退学一门心思地当他的农民挣工分去了。

全照祥朝代的三王是蒋家浜(今密云路大连西路附近)的曹国宝,读书可算是要了他的亲命了,勉强熬到五年级他就匆匆地穿上没有领章帽徽的绿军装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我还清晰记得我们几个同学那天在他家为他最后送行告别的伤感。他出发时,门前的小河蒋家浜正在涨潮。

马慎英老师教了我们四、五两个年级,因此是我们印象最深的小学老师。六年级老师叫曹国英,她是我的小学时期老师中最年长的一位,当时已有四、五十岁,我至今还记得她的样貌。五十年过去了,听葛友兰提到当年我们的数学老师刘金芬很美丽,我的记忆确实很模糊。

那时候放学后常常留恋在校门口的小人书书摊,一分钱可以借阅两本,慢慢的翻看常到天黑,有几次直到妈妈来喊我回家吃饭为止,岳飞和三国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记得大约三年级时转班来了一个叫做沈坚的聪明清秀的男生,因为成绩好便成了男生中唯一的中队委员,曾邀我去过他那家住新昌路消防队楼上慈祥的爷爷家玩耍。沈坚与同一个两万户幸福村的王悦美被我们公认为是班上的金童玉女和才子佳人,我曾经和他俩短暂地共在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也曾和郭子华、左华、于晓云、郑龙兴、宋云娣同处一个学习小组。大返城后在新港路郑龙兴家中见过这个昔日小伙伴几次,他当时已经从吉林调到贵州他父亲的三线厂担任党委书记。

不过,最长时间的课外学习小组还是和徐月华、韩小芳、娄兴发、何文君、蔡绿妹在一起,地点少数时间是轮换的,大多数是在徐家。徐月华是大队长我是小队长,清晰记得有一次跳绳时何文君裤子脱露的囧状,依稀还记得在一次学习小组半途中与蔡绿妹跑去虹口区第二工人俱乐部(今飞虹路虹口区区政府)看电影《柳堡的故事》第二天被马慎英老师罚站的懵懂往事。

幸福村小学创办于1932年,原名市立沙泾小学,学校是一层楼的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学校的西南角是幼儿园,小学面前有一个简易大操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在虹口区四平路二道桥西北两百米处紧挨着沙泾小学建造了幸福村,这是一种当时风靡上海的两万户工人新村,此后沙泾小学便更名幸福村小学,我就学的年代是1960-1966年,校长是顾培根。

我们五年级时在开放式大操场上建造了三层楼的教学楼同时还修建了围墙,前不久特地去看了看,1966年离开学校时的东大门现在的门牌号是天宝路1050号,这里已经成为虹口区教育局机关大院,三层的教学楼不知什么时候改成四层的办公大楼,幼儿园也划入小学,围墙南面有一个不在印象中的大门,上面的幸福村小学几个大字不知是斑驳了还是刻意涂去,门牌号上写着:四平路幸福村283号。我没上过幼儿园,这里就是我教育启蒙的摇篮。

由zkp821老师的博文引发开来的怀念,莫名的五十年前的往事就这么或清晰或模糊地奔来眼前,时光荏苒,估计最终所有往事将会继续渐次模糊,现在48名同学名单都已回忆不全,努力地仔细搜索也只是找回了其中43位同学名单,且大多早已失去联系,感谢于晓云最后把小学同学名单基本补齐。因此把这些零零碎碎的陈年往事记录在此,期望有同学能够看到本文,共同来回忆那年匆匆我们的童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