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 县 走 笔
文/ 刘 淼
初识攸县风光已有一些年月。那时单位新分配来一个小伙,老家便在攸县,于是,优美秀丽的酒仙湖,千奇百怪的白龙洞,鬼斧神工的仙人桥,古色古意的宝宁寺被他描绘得美仑美奂,称道得津津乐听。不过,说到底,没有身临其境,是怎么都不可能感受到其中韵味的。直到这一次湖南作家网的攸县采风活动,终于让我有幸走近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面对这片“文采风流”之地。
虽说是古城,但进城后的第一印象却是来到了一座新生之城,不仅街道宽敞、整洁,建筑物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打听,才知道攸县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卫生县城。唯一遗憾的是,街道两边的人气略微不足,这与攸县同时也是湖南最大的劳务输出县有关,据说仅广东省就有近十万人从事的士司机的职业,在深圳,攸县的士司机甚至已经成为一大品牌。走过大街,漫步洣江风光带,两岸树枝婆娑,像一位位靓丽的少女将静静流过的绿波和不时溅起的涟漪拥抱入怀。河水很清澈,冷冷的绿,偶尔一艘渔船,远远望去,仿佛一片飘零的落叶。极目远眺,河对岸居然还有一个渡口,一艘身躯庞大的摆渡船正在上下乘客。导游介绍,摆渡船属政府出资,乘客不需花一分钱——当然也有桥,但更多人喜欢摆渡船,悠闲、惬意。由此可以见,小城的生活节奏是宁静而又缓慢的。因为暴雨,夜游古攸州的想法只能作罢。但据说,夜晚其实挺热闹的,尤其各种特色小吃足以一饱口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翌日清晨上路,目的地便是赫赫有名的白龙洞了。依旧暴雨倾盆,及至目的地,下得更猛烈,从山脚爬至洞口,全身湿透,不知道哪里是汗水哪里又是雨水。及至进入洞口,飕飕凉意悉来,这才精神大振。所谓白龙洞,是3亿年前发育成的石炭纪白云质灰岩岩溶洞穴。洞长数公里,已开发的路线有1000余米,洞内分上中下三层,上中层为旱洞,下层为水洞。和外界大自然一样,洞内的自然景观应有尽有,山、桥、田、幔、瀑、笋,无一不栩栩如生。其中最具神奇色彩的是白龙马,和电视剧《西游记》里的白龙马从水中跃出的造型格外相像,让人叹为观止。其他如古河床、古生物化石、石钟音乐一个比一个绝。尤其是石钟音乐,居然能敲出哆、唻、咪、发、梭、拉……仅这一点,便是全国其他溶洞所没有的。起初,我并不相信,及至亲自用手击打,原始而低沉的乐声才让我心服口服。至于五万年前的骨化石,究竟是什么动物留下的,科学家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但可以想象,在五万年前白龙洞所在的群山,一定是一片原始的大森林,里面栖息了各种各样的野兽,或许,某一天山洪暴发,一群野鹿被封堵在了洞里,再也未能逃出,最后变成了古化石。只可惜,这到底只是一种想象,但毕竟为白龙洞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吧?
出了白龙洞,直奔第二个目的地仙人桥。很小的时候,外婆带我去一个很有名的算命先生处算命。报完八字生辰,先生掐指一算,指出我的一生必定坎坷,但最终会在一个叫仙人桥的地方遇到贵人,后由该贵人点拨,人生道路才会一帆风顺。算命先生的话,当然是不可信的。但居然真让我碰到了仙人桥,也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巧合吧。所谓仙人桥,当然不是仙人建造的桥。但说它是大自然建造,也不无妥当。因为整个桥身,都没有半点人工建造的痕迹,纯属天然。更让人惊讶的是,别的地方的天生桥,属于旱桥,即桥下无水,而仙人桥的桥底,常年溪流不断,溪水或汹涌澎湃或悠然潺潺,煞是可爱,让人有一种想要入水畅游的冲动。只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云中栈道、仙人洞、藏月桥等来不及一一游览,只能等待今后再找机会弥补了。
第三个目的地则为宝宁寺。宝宁寺地处黄丰桥镇乌井冲村,位于县城东北约50公里,自唐天宝十年,由南岳石头和尚嫡嗣旷长髭和尚开创以来。历为湖南、江西禅宗交往活动中心。一进山门,迎面而来是一方池塘,池塘中央筑有一数丈圆形石墩,上铺砂石,仿佛一正在爬行的巨龟。这当然是希望长寿的意思了。我是不信佛的,但是,我对山野的宁静生活是无比的向往。寺院倒也平常,与中国大多数寺院结构一样。只是寺院旁的千年古樟,却是很多地方所没有的。树高25余米,枝叶繁茂,躯干需3人合围才能环抱。导游说,这应该是湖南最大的沉水樟了。说到底,参观寺庙的真正目的,不应该只是看看所谓的古建筑或者古树,更多的当属平复心情。长期居住在繁华的都市,人心早已浮躁不已,在世俗的人情、压力之下,来到佛门圣地静穆一番,朝圣一番,对洗清人世间的尘埃其实是大有好处的。临走时,听到有人问“宝宁寺”三字是何人所提,导游答曰“赵朴初”。我不禁释然,看来也只有赵会长的墨宝才可以与这座古刹名寺相匹配吧。
到底还是要去酒仙湖了。心情自然是迫切的,只是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只能先行住宿,等待第二日的畅游。其实,我倒是很渴望夜游酒仙湖的。据说,月夜荡舟,领略桨声灯影的酒仙湖夜色是一大景观。但既然主办方将行程安排在了白天,那就只好在睡梦里夜游吧。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天空又飘起了蒙蒙细雨。细雨中的酒仙湖会是个什么样子?不由得多了一份期待。
近了,终于近了。随着汽车在盘山公路的盘旋,酒仙湖终于露出了真颜。因为细雨的缘故,整个湖面被一层薄薄的白雾笼罩,恍若仙境一般曼妙。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无一不清丽可人,让人为之欢呼。终于起锚了,我举起手中的相机贪婪拍摄起来。山中烂漫的杜鹃花、水底调皮的小鱼、岸边古朴的农家小舍、湖心精致的八角亭无不一一囊入相机中。蓦地,想起了秦淮河。当年的秦淮河,可谓“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歌妓如云,文人如蚁。卖艺者之中,尤以卖歌者为最。当然,干此行当的,多为贫寒之女,为了生计而赚几个小钱。遇上游人,摊出歌折,乞求点上几曲。而酒仙湖却是没有卖歌女的。其实,我倒是觉得可以有。仅仅只是泛舟,未免单调,若有歌女放声山歌民调,也是一种别致的享受吧?记得几年前泛舟桂林漓江,船上就有几名当地旅游公司聘请来的少男少女相互对歌,惹得一船游客欢呼不已。酒仙湖的旅游管理者们若是借鉴一二,倒也不失为当地乡民开发出一条发家致富之路哩。
酒仙湖的美,重点还是两个字,清新。因为深藏在大山腹地,周围是莽莽原始森林,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因此景色秀丽之外,远比其他地方的景区要清新可人。据介绍,酒仙湖风景区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远高于都市几十倍,真可谓一座天然的氧吧了。生活在如此优质的氧吧中,想不长寿都难哩。难怪同行的笑泉兄开玩笑说,等到老了,可以在湖边购置一间农舍,一边静心写作,一边湖中垂钓,人生之幸福莫过如此了吧?玩笑归玩笑,但一句道破了众多现代人的尴尬,那就是我们在追求世俗繁华的同时,真的就一定追求到了幸福吗?
短短两日的行程,当然是不能将攸县美丽风景一网打尽的。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美好的东西,需要慢慢品味。我期盼在不久的将来,再一次与攸县相会,再一次作亲密接触,也许,到那时,会有更多厚重的意蕴和悠长的回味。
2010年5月9日于株洲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