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青台遗址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第8、9颗星的论证

(2019-12-28 09:10:46)
标签:

转载

分类: 天文、道家

青台遗址发现的北斗九星附近的黄土台实际就是北极星之附近的圜丘,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其中9个陶罐应该代表北斗九星,7颗星的具体内容容易识别,即是北斗七星。关于北斗七星,有诸多数术和天文引用,其之间也有高度的人文关联,像《晋书·天文志》记载,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衡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北斗七星的诸多方面学术界应较为熟悉,关键是8、9两颗星,历史上非常重要,然而具体是天文上的那两颗星,历代却是语焉不详的,需要论证。

青台考古材料中的编号8的那个陶罐代表的并不是历史上有的文献认为的北斗九星中的辅星即Alcor,也即大熊座80,又名开阳增一。该星与主星开阳角距:11'49与北斗七星中的开阳相连构成伴星,视星等亮度为3.95(开阳和辅星,这一对星有时也被描述为马与骑马人。欧洲、中东以及北美的许多国家都有将这对星用做视力测验的素材的传统。尽管两颗星之间大约相距0.25光年,但重力将它们绑在了一起,使他们成为天空中最显眼的双星系统)。我们这样认为的主要原因是该星与开阳的相对位置,明显不呼应青台北斗九星中编号8与编号6两个陶罐的相对位置。不过有的古代星图中在开阳右端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也有名左辅的星,与8号陶罐基本相符。这说明历史上是上确实存在另一类辅星的认知,只不过不知道能够早到仰韶文化。

诸多5500年前的现代模拟星图看,编号为8的那个陶罐代表的有可能是以下几颗星:编号为86UMa位置较为一致。星等5.70,消光至5.90(消光是主要是由于星际消光及大气消光的影响)。编号为84UMa的,位置有些近似,星等为5.65,消光至5.95。编号为83UMa的变星(脉动变星,是指由脉动引起亮度变化的恒星,数量约有200万个。这些变星亮度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恒星体内(自身的大气层)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的),星等约4.60消光至4.80),位置较为近似。81UMa,星等约为5.60,消光至5.79,不过位置有些悬殊。82UMa,虽然从星等方面看,可以看见,然位置悬殊,也不可能。附近还有HIP67103,星等约为6.45等(由于星际消光及大气消光的影响,消光至6.64),位置也较为悬殊并且视星等高,无法看到,所以也不可能,HIP66893,星等6.90,也无法看见。综合地看,编号为86UMa的拱极恒星更可能是第八颗星。

另一个编号为9的陶罐可能是北斗九星中的另一颗,按照文献及古代星图,即弼星。有学者认为古代的弼星可能即是猎犬座24。该星星等4.70,但是其并不符合青台遗址考古发现的位置。从现代模拟星图看,猎犬座24位于北斗七星的第6、7颗星附近,而青台遗址发现的编号为9的陶罐位于第5颗星附近,从清何君藩《步天歌》开阳东北辅星连相在衡南最近权”及相关古代星图看,似乎也可能是相(不太可能是太阳守),即北半球的一颗拱极星猎犬座的5 CVn5CVN(HIP60485),星等4.75,消光至4.91,可以看见,不过由于青台遗址九星图像其它各个星以及由圜丘反映的北极和北极星的位置都较为明确,整个星的位置都应该都较为准确,所以从考古场景看,也不相符。从位置看似乎也可能是HIP61631这颗恒星,但是其星等约为6.85消光则更高,应该看不见,所以也不可能其它几颗星像HIP59920,星等为5.80,消光于5.96,像73UMa,星等5.65,消光至5.81,这两颗星确实都可以看到,但是位置与考古场景也较为悬殊,即也不应该是第九颗星。除非这一个陶罐的位置不是特别严格。

参照5500年前的冬至星空图,考古发现的第九颗星的位置没有可视星,附近的可视星与第九颗星以及其它北斗星的个星的相对位置区别明显。尤其是该陶罐整体大于其它各个陶罐,至少与第一个和第六个陶罐类似整个陶罐的大小基本与星等呼应,第六个陶罐一般认为应该代表开阳,不过该陶罐整体大于第五个陶罐,第五个陶罐一般情况下是北斗七星中最亮的星,但是却小于第六个罐子,这可能是由于第六颗星开阳附近还有开阳增一,往往被视为开阳星附近的辅星,星等为3.95。第五个陶罐所代表的玉衡,是一颗变星,亮度低的时候低于第一颗星天权。所以开阳增一增加了开阳的亮度,整体亮度被认为亮于玉衡。这说明该陶罐所代表的星等可能属于明显较低的,即其是非常亮的。在该位置出现这么明亮的星,恐怕应有别的原因了

综合地看,编号第九的陶罐所代表的是73UMa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只有未特别严格亮度和陶罐大小呼应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青台遗址代表该北斗七星的陶罐整体是呼应其亮度的,但是也不是特别严格,像代表玉衡星的陶罐造型大小就与实际视星等不一致(根据天文学观测得出的数据,北斗七星各星的星等,为北斗一天枢1.79等;北斗二天璇2.40等;北斗三天玑2.50等;北斗四天权3.40等;北斗五玉衡1.77等(是颗A0IV型白色亚巨星,是一颗大犬座α型变星,亮度变化于1.76等~1.78等之间变光周期5.0887日(5日2时7分43.7秒));北斗六开阳2.40等;北斗七摇光1.86等)有的天文学家认为可能是黄帝时代的一颗景星或曰德星,这也是有可能的。开元占经》77引河图》曰: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景星是一种吉祥征兆,天文学表明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今本《竹书纪年》记载黄帝“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有景云之瑞。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有学者发现银河系旁边的一个叫做“大麦哲伦星云”的矮星系中有一个名为N49的超新星爆发遗存,钱德拉X射线探测器获得的新图像表明,N49的年龄大概为距今5000年,学者利用Chamira和哈勃望远镜合成了一幅美丽的超新星爆发图片,有人认为与《今本竹书纪年》“黄帝二十年”的景云有关。这自然是不易于然确认的,但是很有利于论明文献有关黄帝时代的景云之记载应该属于超新星爆发。同时从郯子有关少昊氏以神鸟记官的文献与少昊氏图腾为鹰、玄鸟氏图腾为鸮的考古学发现看,黄帝时代以景云之瑞为官是可能的。至于景云是何意,按照历史上和现代曲辰先生的看法,就是云彩(曲辰:《关于黄帝的“有云瑞”和“以云纪”—应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玉器研究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先生之嘱而写》),不过依据赤方中有两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时见于摄提,名曰景星等记载,该景云应该与超新星爆发有联系。

自然,文献的记载,有的是其时或晚期编造的谶纬之论,有的确实有一定依据的,这是需要小心论证的。不过无论如何,青台这一新石器时代的天文遗迹都是北斗九星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时代之早,令人惊异。

在中国道教文化和有关数占星术等数术中,多见北斗九星,像《黄帝内经•素问》引《太始天元册文》云:“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唐王冰注曰:九星则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中古道德稍衰, 标星藏曜,故星之见者七焉。太古之时斗之九星皆见,圣人始著之典册。”宋《云笈七籖》记载北斗九星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即: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在重阳节这天随之下降的还有两位天帝,即紫薇大帝和勾陈大帝。据民间神话传说,斗姆元君生九子,此九位就是两位天帝,加上北斗七星,被统称为“九皇大道君”。所谓的“生”,其实就是“化育”成了九位,因此民间神仙信仰也认为九月初九这天是“九皇大道君”的神诞日。

九星之术语为星占、风水术家多用之。青台北斗九星的发现表明北斗九星的数术信仰在中国有久远的历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