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会
出差到某地,从机场打车去酒店。司机一语不发。收音机里播放着堵车的信息。当然是四处都堵的信息,当然是因为有会,很多路都临时交通管制。司机突然说,象是在自言自语,“我就是不明白,都啥时代了,开个会还非得都整到一块儿,你不会开电话会议啊!一个人在高头念,一大群人拿着材料在底下听。他自己不会念咋的?”一车人全笑了起来。南方的司机很少关心时事的,大都喜欢用自己的免提对讲呜里哇啦地说,不大喜欢和乘客特别是北佬乘客聊天。这个司机满口的东北口音,一股子赵本山味。我说:“你该去当领导。”司机说:“我可当不了那玩意儿。人家好不容易逮一个露脸的事儿,感觉挺好的,要是不开会,不让我整黄了吗!”一车人都跟着笑。司机说:“话又说回来,他当领导不开会他会干啥。不象我,还能开个的士啥的。”
二、填表
我们自小到大不知填写了多少表格,所以对填表似乎已不那么敏感了。在机场,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嚷了一句,“真他妈的烦人,你几个部门的表不能印到一块来填呀!”
想想也是,出国或去港澳,一般都要填三种表格:海关的、边防的、卫生防疫的,内容无外乎姓名、国籍、证件号码、航班号等等。其实几个“有关部门”协调一下,弄个复写的,一式几联,过那个部门给那个部门交一张,很简单的事儿,怎么就非得都填三遍呢?那纸张大小不一,字体大小不一,真的让人很烦呢。
尤其是海关,无申报,填写一张;申报则要填写一模一样的两张。你一个部门的事儿,弄张复写的不就完了吗?!多填一张,平均按每个花一分钟计,每年不知要浪费多少人的多少分钟。有这些时间,干什么不好,动员大家做做广播体操还可以强健体魄呢!
三、打车
几年前有一位朋友从江苏来北京,下了飞机后给我打电话说已打上车,约好在位于海淀区人民大学旁边的燕山大酒店见面。可左等右等了近三个半小时,他老人家才赶到,出租车的计价器上显示金额是三百多块钱。陈不我立刻就着火了,冲司机大叫。因为从机场过来顶多百十块钱,那司机挺横,说不是燕山大酒店吗,去了趟燕山。我只得叹气对那位朋友说,还好,我们没约在江苏饭店,不然你就又往回撩了。
在上海机场打车,似乎就好一些,一些出租公司的品牌做起来了,你只要选择大众、强生等公司的车,一般都问题不大。尤其是你不会因为打车距离短而遭司机白眼,因为上海短途长途有不同的等候区。
其实对有关部门来说,这管理上的改革一小步,给司机和乘客带来的便捷就是一大步。练出租这活儿,其实挺不容易的,风吹日晒三四个小时排上一个大山子的活儿,他不抑郁才怪。可乘客总不能因为想让出租车司机高兴都搬家到石景山房山河北易县去住。我还有一位朋友住机场附近,他说有一次他下飞机后打上车,那司机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交替不规则使用,没用几分钟他就吐了个一塌糊涂。因为生气,他也没给司机加钱。司机就更生气。立马和谐社会就出了问题,两人差点儿打起来。这位朋友希望看热闹的友邦人士评理,他说“我就住在这儿,我能打车去天坛吗?”司机笑着说:“您住在这儿不是您的错,可您出来到机场打车就是您的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