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下一个就是你》 ■出品:青年戏剧实验室
■演出时间: 2007年4月24日至5月13日 ■导演:何江■演员:
金巧巧张志鹏 ■ 编剧:张志鹏 ■ 制作人:王卓
■读家:兴安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故事像玩一个选择游戏,又像是一场赤裸裸的杀戮,只不过这一切的实施是借助了一个柔弱无助的女人的手,让她毫无退路地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同时也直指人类的自私、脆弱、焦虑、虚伪、无望和可怜的内心。
关注恐怖悬疑文学和电影许多年,我其实最大的心愿是能看到一部国内的恐怖悬疑话剧,原因就是想看看真人在舞台上表演的效果以及导演现场对惊悚氛围和悬念推演的调度和营造。我一直以为舞台表演虽然有活生生的现场感,但是与小说或电影比较起来,也许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因为话剧的舞台性,场景与道具所追求的所谓“离间效果”,似乎很难一下子把观众带入戏剧的恐怖情境之中。近日看了恐怖悬疑话剧《下一个就是你》,深感编剧和导演的用心之苦,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话剧的特点,将角色和观众同时拉入了一个惊恐、紧张、要命的冲突和抉择之中。尽管剧本身可能有不少问题,但我还是对其表示赞赏和支持,因为它毕竟是中国恐怖悬疑类话剧的开始。据说国内第一部恐怖悬疑类话剧是《窒息》,可惜我没看过,不敢多言,但从《下一个就是你》产生的效果和可观的上座率来判断,恐怖悬疑话剧在中国还是有相当的前景和市场。
女主角(金巧巧扮)深夜驾车撞死了一个男子,这个男子的灵魂复活成了类似《浮士德》中“梅非斯特”一样的魔鬼。他引领着金巧巧并要索取她周围亲友的性命,以威逼和诱惑的方式令她不得不痛苦地在父亲、丈夫、儿子、哥哥、闺蜜中做出选择和放弃——因为这5个人里只能有一个活下来。故事像玩一个选择游戏,又像是一场赤裸裸的杀戮,只不过这一切的实施是借助了一个柔弱无助的女人的手,让她毫无退路地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同时也直指人类的自私、脆弱、焦虑、虚伪、无望和可怜的内心。在这场选择和杀戮的关系链中,她身兼着五种身份:父亲的女儿、儿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哥哥的妹妹、朋友的闺蜜。
第一个选择似乎理所当然也无可厚非——她选择闺蜜先死。这个选择虽然残酷,但她毕竟可以用人的本能来解释和推托,因为无论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血缘和亲情关系绝对是第一位的,它像基因一样自私而顽固。但是,第三个选择就叫人震惊了,她选择了已经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父亲死前与她最后一次玩儿时的捉迷藏游戏的细节给我印象颇深——在她蒙好眼睛,数完10个数睁开眼睛的时候,她却再也看不到父亲了。可怜的的父亲,他全剧的台词似乎只有一句:“花儿,多好看的花儿”。也许选择这样的离开,对一个已经没有痛感人来说并不痛苦,痛苦悲哀的反到是眼巴巴的观众。
剧中引起争论最多的是她最后的一次选择。她把死亡给了还在读小学的儿子,留下她自认为深深爱她的丈夫。在演出结束后演职员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一位女观众置疑编剧显然没有做父亲或者母亲的经验,不然不会在最后为了丈夫(也许是爱情)而放弃亲生骨肉。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姑且不说如果留下儿子,可能会在戏剧冲突的技术环节上不便发挥和处理,我只想从人的本性上进行分析和解读。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动物最基本的本能是自我个体的“生存”,尤其在自我权威和领地或者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时候,它们的首要选择就是赶走后代,甚至吃掉幼崽。人类也不过如此,中国古代就有“易子而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记载。在失去或者根本没有宗教,没有前生与来世的敬畏与希望的现代人眼里,今生和眼前的存在感受和生命利益才是最最重要的生存伦理。人类可以忘记或者打倒过去——父亲,也无须寄托自己死后的未来——儿子,只想享受和把握当下与现在——丈夫。这便是人类最本能的生存逻辑,也是该剧对人物死亡顺序安排的现实依据。
留下了丈夫,却又被丈夫无情地抛弃,这是该剧一个意外也是必然的结局。有人说这是对她错误选择的惩罚。她不明白,在任何两个关系体中只有两性关系是最不可靠的。但是,知道又如何呢,作为一个弱的女子,难道只有自我了断才是最值得我们同情和赞美的么?况且在一次又一次违心地选择的同时,她已经被深深地困在那个象征性的牢笼之中,最后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此时,金巧巧穿着血红的裙子,在聚光灯的追逐下疯狂地舞蹈,绝望地嘶吼,像是控诉,又像是挣脱;像是自我折磨,又像是自我毁灭。也许面对这样的境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算盘,但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甚至摧残。而且戏剧本身的意义可能并不是在于你选择了谁,而是在于这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酝酿中所暴露的人的脆弱和人生的荒诞。
我非常欣赏背景音乐中的钢琴的声音,短促、眩晕、冷不防的键音像敲门,像心跳,也像血滴。这是我听到的最让人不能忍受的钢琴音乐,但这就对了。因为挖掘出钢琴中最诡异的音色和声调,就如同该剧剖开人性中最灰暗的部分一样,完全符合恐怖悬疑话剧的氛围与节奏。
说到表演,我不得不坦言金巧巧的嗓音似乎不大适合话剧的表达,单薄柔细,缺少穿透力。魔鬼张志鹏的表演我比较满意。闺蜜朱敏和儿子黄健的表现有些做作和夸张,台词常与故事的整体风格格格不入。或许恐怖悬疑类话剧就应该尽量减少台词,它不必老是喋喋不休,而应该依仗氛围的营造和悬念的设置出奇制胜。
(已发《北京青年报》2007年6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