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教育 |
分类: 独家关注 |
——摘自《文化高低决定高考成败》
江东:广州市荔湾区副区长
龚寿南: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局长
……
江东: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完全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的素质教育搞好了,不仅不会影响应试,反而还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取得良好的成绩。沿用了一千多年的考试制度,在当前的高校招生中仍是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有其积极作用。在考试仍是人才选拔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同学们不应该放弃应试,但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追求应试。应试只是一个途径,而不是目标。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文化内涵。
龚寿南:追逐考试成绩的高分不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处理好应试能力和素质提高两者的关系,高分则意味着素质是高的;反之,就犹如一个人的身体是健康的,但不是聪明的。应试的训练有可能会得高分,因为高考题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一离开高考这个场合学生就不适应了,而有“文”有“化”的人到哪里都能如鱼得水。
记者:文化高低是决定高考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文化因素在考生的高考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龚寿南:首先我们要分清什么是“文”?什么是“化”?我们所指的文化是有两个层次的,一是知识文化,二是内在的精神文化。只具备知识文化还只能说是有“文”,而不能说是有“化”。“化”,我对它的理解是:对社会而言它是一种机制;对人而言,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学习对于“高分低能”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机械性的重复训练。只要题目稍作变化,他就不懂做了,因为不理解其内涵。这只能说是有“文”没“化”。有“文”有“化”是一种形与神的结合。
江东:从近几年的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来看,揭示文化内涵的作文占很大的比例。作文是否具备文化内涵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如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没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学生写出的作文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
龚寿南:又比如心理素质的问题,进入“化”境的学生意志比较坚强,胸怀比较广阔,处事比较镇定,应考发挥就会比较好。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一到考试就失常,这说明其心理比较脆弱,这里面就有文化的成分。
江东:所以,对于学生的刻苦和死读书要区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