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作文,你拿什么语言来打动阅卷老师?

(2005-11-28 09:25:15)
分类: 语文揭秘、英语胜经、数学有数
 
作者:任维东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05年 第3期]
  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打动人?不妨先看看几个来自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

  生动鲜活,充满生活气息
  欣喜产生于一瞬间,坐在摇篮车里,望着呢喃的燕子,于是爷爷教她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哦,宋词是会飞的;趴在窗前大圆桌上,指着映红的荷花,于是爷爷摇头晃脑地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哦,古乐府是有颜色的,还散发着淡淡香味儿;在黑暗的雨夜,伴着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和妈妈的体温,她乘着梦儿穿过尼罗河,越过丹麦海峡,与白胡子的安徒生爷爷做游戏;在明媚的春风里,坐在如碧丝的草上,躺在滴绿的秦桑枝下,听爷爷讲三国故事,她很想骑骑赤兔马,见一见威风八面的关云长。这些点点滴滴的欣喜让她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她拥有了无穷的知识。 (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追忆似水流年》)
  上面一段文字正是突出了语言的鲜活性,将往昔美好生活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阅卷老师的情感之弦在不知不觉中被拨动,产生共鸣。

  古朴文雅,富有凝练之美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秦岭续道:“江弟!你我都曾有过不一般的性格,可后人为何要为我们的性格贴上标签呢?说什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我只能是沉稳无言,江弟怕只能是美丽洒脱。”
  长江回答道:“正因为世人的标签,使得南京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倒是缺乏你那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看那繁华似云烟的六朝啊,想来着实心痛。” (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上面一段文字,借鉴古白话语言,以山水对话为中心突出主题。语言精辟、凝练。
幽默风趣,独具个性特征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的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稍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大气是个性,轻灵是个性,绚丽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幽默还是个性。上面这段文字,幽默俏皮,正如一股清冽的泉水,给人以清凉的享受。

  诗词名句,显露不凡文采
  于是就有了“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壮语,却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于是就有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闲,然而又有谁能了解东坡那无奈而游山乐水的郁结;于是就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狂放,只是谁又会去注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呢?(2004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穷则独善其身》)
  上面文段,能巧用名言名句,自然使文章熠熠生辉。

  对称结构,富有音韵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你能说泰山不如峨嵋,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它们各有千秋。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河南省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你就是一道风景》)
  语言为什么要对称?对称才和谐,对称才能丰富,对称才有美感。上面文段所写内容若不讲对称,减去一半,会怎样?干瘪、枯瘦。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词语贴切,充满雕塑感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愣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风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2004年甘肃高考作文《父亲的布底鞋》)
  记叙文的语言重在描写,描写重在精雕细刻,动词、形容词要精心选用,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如石雕一般镌刻在读者心中。上面文段中,划线词语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这样的语言是怎样炼出来的?
  有车就有辙,用心练习,你也会练出这样的好本领。怎么练?
  第一招:勤于积累。积累是成功之母。
  第二招:多加仿写。将平时的仿写练习与高考作文结合起来。
  第三招:探求规律。语言运用也是有规律的,要经常揣摸成功作文的语言特点,抓住其成功的根本,总结出可供借鉴的规律来。其法是:一、连续设问构排比。这种方法结合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通过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问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二、巧设博喻成排比。这种方法结合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针对同一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三、连续假设构排比。这种句子一般是将假设和排比结合到一起,同时在假设中往往又有对比的因素。
  如果你再用心些,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来,方法有了,还怕练不会吗?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乐一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