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孔子”之后不妨问晏子

(2014-09-17 18:50:17)
标签:

情感

孔子

晏子

《晏子春秋》

传统经典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许是月底就将迎来孔子诞辰纪念日之故吧,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的“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正式启动,同步上线的专题页面很有意思:我有问题问孔子。

 

       谁都知道孔子他老人家已经故去两千多年了,怎么个问法?有趣。对古人的论述感到不解,前人爱说安能或终不能“起古人于地下而问之”,意思是不可能的事情。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里,柳梦梅与杜丽娘这对有情人(鬼)终成眷属,柳最后果真起杜于地下。当其时也,杜丽娘的棺材已经“钉头锈断”,里面的“人”却还“异香袭人,幽姿如故”。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乃作家的旷世奇想,所以《牡丹亭》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我有问题问孔子”,同样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按主办者的想法,是要借此在网络上掀起对孔子、对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热潮、讨论热潮,力求贴近网民自身的体悟与困惑,从孔子与儒家那里找寻启发,因为孔子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又是跨时代的。

 

       有问题问孔子,很好的创意。但必欲有的放矢,前提该是了解孔子,他在哪些方面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见解。倘若不了解的话,搞不好就会拿现代的概念去刁难孔子,或者和孔子抬杠。而了解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新近有专家就如何让孩子形成阅读传统经典习惯给出这样的规划: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中国传统经典。我觉得这样的事情,成人不能置身事外,不能套用“从娃娃抓起”的简单做法使凡事好像都与己无关。成人更应在阅读传统经典方面做出示范,给娃娃们看看。

 

       如果这项活动获得成功,我则建议趁热打铁,给“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添个孪生兄弟,再来个“我有问题问晏子”。新近读了张纯一先生校注的《晏子春秋》,相见恨晚。然提出这个建议不只在于自己喜欢,对照“问孔子”的初衷,完全符合活动要求。首先,《晏子春秋》属于先秦诸子百家的一种,自然可归入“优秀传统文化”之列。其次,晏子的身体力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问孔子”是问“成长、婚恋、教育、事业、社会责任”,问晏子则是问如何为官。从来讲到谏诤,人们想到的就是魏徴、海瑞,早一点的其实还有汲黯,再早的就可以追溯到晏子。《晏子春秋·内篇》中的50则故事,全部是晏子的进谏,好多逆耳之言,如“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都不知齐景公当时怎么下得来台。今日从政的人们就不妨一问,晏子何来这种说话的勇气?

 

       在生活作风上,晏子也值得一问。比如关于座驾。晏子是“乘弊车,驾驽马”,景公给他换成豪华版的“辂车乘马”,但他“三返不受”。你若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国家给自己的俸禄已经很多,穿得暖吃得饱,还有公车,已经很满足了;关键是,“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我得带头廉洁节俭。又比如关于老婆。晏子的老婆在景公眼里“老且恶”,明言自己“有女少且姣”,愿意许配给他,但晏子“再拜而辞”。你若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妻子现在是老了丑了,但她也曾年轻貌美,那时她将一生托付给我,而我也接受了,现在难道能背叛当初的承诺吗?其他还有关于换房子、关于别赐饮食与厚禄等各种额外的物质待遇,晏子都一概回绝。诚如梁运华先生在该书“前言”中所言:“二千多年过去了,读读《晏子春秋》,晏婴的形象依旧那么高大,古人对管理的期许依旧在今人的期许之中,不禁感叹人的惰性有多么顽固,人的长进有多么困难。”

 

       问孔子也好,问晏子也罢,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确有太多优秀的因子,弘扬之,不能泛泛而论,还应该知道这因子究竟在哪里,都是些什么。传统文化自身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自不待言,以之来“正衣冠”,更乃得其所哉之处。

 

        2014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