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古齐观:灶王爷

(2013-02-03 10:52:33)
标签:

古齐观

汉子

胡桃

看人

民间传说

分类: 今古齐观

田东江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小年。按我的家乡的说法:“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因此,这一天是祭灶的日子,欢送灶王爷到天庭去享受一年一度的七天长假。有的地方,这一天则是二十四,出于琅琅上口的考虑,俗谚势必也另有版本,如范成大《祭灶词》即“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灶王爷升天干什么呢?范词说了,汇报。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来是在天庭上给玉皇大帝掌勺的“御厨”,因为偷吃了本该玉皇吃的东西,被罚落人间,整天就猫在灶台上,看人家做好吃的,吧唧嘴。但玉皇并没有把事做绝,每天腊月二十三直到除夕,允许他回去探亲,上面还有个灶王奶奶呢。比较来看,灶王比牛郎织女要幸运得多,后者的探亲假一年才只一天。


    灶王爷要升天,民间一派紧张,概因担心他在玉皇面前说坏话,“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嘛。所以就把灶王爷尊奉为灶神,平时供奉,动身的这一天更好酒好肉摆起来。这样一看,祭灶这一套就有了“贿赂”的意味,范词后续部分的高度概括道得分明:“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既然吃饱了,喝好了,那些“婢子斗争”、“猫犬触秽”之类的芝麻小事就当没看见算了,“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吧。明朝刘侗、于奕正之《帝京景物略》亦云:“廿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谓灶君翌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曰:好多说,不好少说。”民间如此行事的文化心理,显然认为“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明规则,既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神。想想也是,好多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其实就是人,吹成了神而已,区别在于有的成了永久的神,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一捅就破而造神者仍然乐此不疲,那是把所造之神权当满足一时之需的工具。


    祭灶习俗由来已久,但对于灶神的“实体”,说法可就五花八门了。一种说,灶神是一位上古帝王或其后裔,一具体,说法又不同了,《淮南子》就有两说,一曰“炎帝作火死而为灶”;《太平御览》引其佚文又云:“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风俗通》则从《周礼》中爬梳出:“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这一种,明显地具有“神化”色彩,虚幻缥缈一些;另一类则相对“人化”,更能让民间觉得若有其事。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说法,灶王爷“姓苏,名吉利”。《庄子·达生第十九》提到“灶有髻”,唐初道士成玄英疏曰灶神叫做髻,他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其状如美女,著赤衣。”段成式名著《酉阳杂俎》有“诺皋记”,为其“览历代怪书,偶疏所记”,同样不知他从哪本怪书上看来的,“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灶神的全家都给安排齐备了。不仅如此,段成式还知道东王公叫什么倪,西王母叫杨回。但从流传下来的灶神“模样”看,大抵都是留着八字胡的中老年汉子,与“状如美女”相去甚远,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美女说或是哪个风流才子的一厢情愿而民间不屑采纳吧。


    《战国策·赵策》载,卫灵公宠爱雍疽、弥子瑕,这两人“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借势来个狐假虎威。有乐人对卫灵公说,前几天我做了个梦,现在果然见到您老人家了。灵公问他做了什么梦,他说梦见灶王爷了。灵公很生气,人家梦见君上都是梦见太阳,你却梦见灶王爷,要解释清楚,“有说则可,无说则死”。乐人从容道来:太阳普照大地,什么也遮蔽不了,“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有人把灶口堵住,后面的人就烤不到火。比喻过后,乐人直奔主题:“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乐人这是借灶王爷来进谏,灵公听明白了,“因废雍疸、弥子瑕,而立司空狗”。《论语·八佾》也有这种借题发挥。王孙贾有一句“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什么意思呢?综合前人的见解大致是这样:祭灶,乃五祀(门神、户神、井神、灶神、土地神并宅神)之一,“凡祭五祀,皆先设主(牌位)而祭于其所,然后迎尸(神之替身)而祭于奥(室西南隅为奥),略如祭宗庙之仪”,这就是所谓“奥有常尊而非祭之主”,以祭灶而言,“灶虽卑贱而当时用事”。所以王孙贾是在暗示孔子:“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王孙贾乃卫大夫,正权臣也,他那是以奥喻君,以灶自喻。不过,对王孙贾的暗示,孔子明确来了个“不然”。


    与多数人媚灶的做法不同,明朝谢承举的态度是反其道而行之。其《送神辞》云,说吧,汇报吧,不要紧,然“切须公语毋隐容”,别乱说就行。“公厅纷纭争务繁,私家细琐犹多类”,一年里得有多少事情发生?且“今年畿甸事更多,愿神开口如悬河”。谢承举的态度极其可取,事情是自己干下的,还怕人说?另一方面,防神之口甚于防川,也是不行的。


    2013年2月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