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有些许不屑

(2011-10-31 21:12:54)
标签:

深圳

孝子

《三字经》

名贤集

《汉书》

文化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没错,这个“工程”10月30日已经在北京开始启动了。这是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活动,计划利用五年左右在全国培养百万4至6岁的中华小孝子。为什么是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因为“对100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作的调查中”,91%(也就是91个)的受访者认为,4岁至6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深圳一个公务员新近辱骂和殴打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为不孝推波助澜了一家伙,更要有劳这百万小朋友快点“吃螃蟹”了。


    从行文的语气中,大家也能察觉我不大看好这个“工程”,确是。当然,我还是愿意我们这个提倡孝道好几千年——具体有多久不清楚——的民族继续大量地涌现出孝子的。我们历史上曾经涌现过大量孝子,到元朝的时候,光是历代著名的就集纳出24个,自然经过了“去粗取精”,至于是否“去伪存真”,那是学界人士研究的范畴。汉朝的皇帝们除了开国的刘邦之外,还都在谥号前加个“孝”字,我们平时说汉文帝、汉武帝,不是标准称呼,翻开《汉书》看看,标准的是孝文帝、孝武帝等等,以孝治国,开宗明义,甚至连他们选拔人才也叫“举孝廉”。中组部近期准备下发一个关于干部“德”的考核的文件,针对“德”制定了全面考核标准,孝道正包含其中。这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了,概因为“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那么,本人为什么又对“中华小孝子工程”表现出些许不屑呢?几个因素。一个是思维模式的问题。这些年我们的文化传承上出了点什么问题,本能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进中小学的课堂,“从娃娃抓起”。足球啊、京剧啊、中医啊,“从娃娃抓起”的源头已不可考,可考的是“繁体字进校园”出自全国两会的委员提案。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不知是成人已然“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还是凡事都把自己置身事外、一推了之的本能。总之,这种“成人有病,孩子吃药”的“公式”,暴露出的其实是一副“甩手掌柜”的德性。


    再一个是如何培养的问题。报道说,“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吸收了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同时结合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从养礼仪、育孝行、养感恩、拓智慧入手,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生活。积经验来看,别的能不能落实属于云里雾里的事情,只有“圣贤思想”可以立马编辑成册,由儿童们扯破喉咙高声诵读。应该还得捎上《三字经》、《名贤集》什么的吧,“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以及“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嘛。苟如是,则这一“工程”与别的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啊、大讨论啊,结果都不会有什么两样,因为“讲道理”从来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


    还有一个是评价标准的问题。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再可以精选十哲。从百万小孝子中届时评比出“十佳”,是非常可能的。然而,什么叫“小孝子”?弄一操场水盆子,当着围观的大量人等公开给母亲洗脚,是否就是小孝子的一种?此外,前人的既有“示范”肯定也是行不通的。鲁迅先生当年“请人讲完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之后,发现“‘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当代“小孝子”用什么来界定,从一开始就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后我想说,我们一些人嘴上嚷着要切实给中小学生减负,实际上口是心非,从没有停止过给他们强加那些最后证明只能属于不着四六的东西。

 

    2011年10月3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