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冒名公益培训”出于一种惯性

(2011-08-22 20:39:11)
标签:

崔永元

伊春市

乡村教师

实话实说

培训中心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黑龙江省有8名官员假借乡村教师身份参加崔永元公益基金会承办的乡村教师培训班,露了马脚。这8人来自该省北安市和伊春市新青区,分别任教育局副局长、主任和小学校长等职务。这件事由崔永元在其个人微博上披露之后,引起了全国范围的一致声讨,什么难听的话都有。在我看来,8名“官员”冒名参加公益培训只是出于一种惯性。所以给官员打上引号,因为这些干部的“官位”都还只有“芝麻”大小,小学校长列入其中,更显得牵强。


    出于什么惯性呢?至少有这样两个。


    其一,对“培训”理解的惯性。


    何谓培训?专门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培训是“培养和训练(技术工人、专业干部等)”。当然,这是概念上的,现实中的太多不是这么回事。前几年,全国各地、各部门多如牛毛的“培训中心”每成舆论焦点,至于国家要三令五申不准兴建的楼堂馆所中就明确指出不准兴建“培训中心”,因为“培训中心”跟豪华宾馆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培训”便与“享受”庶几近之。还有诸多“培训”,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其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招来人马,全在于“培训”之后的辅助项目:旅游。“培训”搭台,旅游唱戏。或者,培训就是拉关系、建立人脉的一条便捷途径。这几年关于“培训中心”的新闻少了,不知道是收敛住了,还是改头换面叫了别的名堂了。“培训”即便沦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勾当,因为“买卖”双方皆大欢喜,从来不会激起反感。黑龙江的那8人,大约正是这样按照惯性来理解乡村教师培训班的,只是偏偏碰上了货真价实的培训,又偏偏碰上了崔永元。崔永元是谁?当年央视《实话实说》的主持人,此一类节目的开创者。面对冒名的几位仁兄,哪有不拍案一怒的道理?


    其二,对“利益”截留的惯性。


    留心时事的人都知道,但能从中窥见利益,层层权力没有不竭尽所能进行“雁过拔毛”的,连国家政策也不能幸免。例子根本用不着举,俯拾皆是。乡村教师培训班明确要求的推荐对象是:乡村学校(乡及以下)含乡村教学点分校教师;学历无限定,小学、中学、高中的乡村教师都可以作为推荐教师名额入选;教龄不少于10年;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热爱本职工作;双肩挑教师优先……其中没有任何生字僻词,任谁都看得懂,但是,看得懂不等于当回事。“利益”截留,芝麻小官也早已深谙其道,也知道把好处留给自己或者自己要关照的人。明白了这一点,对冒名公益培训就不用惊讶了。至于伊春市新青区教育局局长所言派出这几人,“是为了取得学习效果最大化,回来后可以从不同层面对老师进行二次培训,并没有考虑到其他问题”。真的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相信。


    “冒名公益培训”所以败露,前面说了,在于惯性的东西偏偏碰上了“实话实说”的人。崔永元公益基金是崔永元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的专项公益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现状等项目,其中的“乡村教师培训”,旨在定向培训乡村教师,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让他们变成蒲公英,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播撒让梦飞翔的种子。如此美好的理想,被无所不在的权力弄得变味儿,该我们反思的东西远远超越了冒名本身。

 

    2011年8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