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郊
有个知名投资人在微博上宣告他“放弃一切”,和一个女士“私奔”了。一时间,以其“宣告”为蓝本的“私奔体”也跟着蹿红了网络,网友争相把自己对某人或某事的渴望用横空出世的新“体”表达出来,如“和睡眠私奔”、“和人民币私奔”、“和假日私奔”等等纷纷“出笼”。不过,像“凡客体”、“丹丹体”那样能热闹几时就不知了,总之大家的心态似乎是“得热闹时且热闹”。
知名投资人如此高调“私奔”,炒作与否圈子里的人才知道,挑衅法律与否专业人士才能作答。笔者想凑凑热闹谈论一下,是因为觉得他用的“私奔”一词颇觉怪异,应该“以正视听”。这种用法至少构成了两个“挑战”。
首先,“私奔”挑战了传统词义。翻翻辞书就知道,私奔,“旧时指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就是说,私奔的主动者应该是女方,是女的要跟男的跑,而不是男的要跟女的跑。两人一定要走到一起,当然可以,何况在该事件中,男的认为“千古只贵一片情”,女的在微博里回应“终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表明两人至少在现阶段是心心相印的。但是,男的不该用“私奔”这个词,用错了。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私奔,都是用于佐证“私奔”的传统词义的。比如卓文君之于司马相如。卓王孙请相如来家里吃饭,再请他奏琴奏坏了,“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结果,“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两个人跑了。那是汉朝的事,唐朝则有“红拂夜奔”。红拂女本是杨素家的人,杨素位高权重,别人都艳羡红拂女锦衣玉食的生活,但红拂女偏偏看上了尚是穷光蛋的李靖,黑夜里摸上他的门;然后两人装扮成行商模样,趁着天色微明之际悄悄离开了长安……
当然,传统词义不是不可以挑战,“龟”演变成骂人的字眼就是颠覆传统的结果,但是这种颠覆需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埋头挑战却讲不出道理或者强词夺理不成。新近故宫赠送锦旗上的那个“撼”字,狡辩了半天,灰头土脸不说,还不得不向公众道歉。早几年余秋雨先生非要把“致仕”释义成走上仕途,到现在好像也还是“任尔东西南北风”。前几天,他重开微博的消息一出来,网友立刻不乏调侃,甚至围攻,想来他那毫不明智的“执着”从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高调“私奔”挑战了传统道德。传统道德对此并不认可,这一点似乎不用多说,即便史上那些佳话中其实也颇多波澜。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之后,“家徒四壁立”,卓王孙丝毫不同情,且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他是不能容忍女儿私奔。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正式翻案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指司马相如对卓文君劫财又劫色,想来也有从传统文化视角打量的因素在内。知名投资人不仅高调宣布私奔,甚至还做了首《私奔之歌》,对传统道德的挑战就很有“公然”的意味了。
想一想,如今百分之九十几的贪官都有情妇,高校甚至要出台“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夜情将开除学籍”的规定,当道德滑坡成为公认的事实时,添个或许真是两情相悦的一定要生活在一起,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但重复一下,男的不要再说“私奔”,让人笑话。
2011年5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