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古齐观:讲史

(2010-06-10 17:00:55)
标签:

勾栏

仁宗

百家讲坛

瓦舍

李逵

安国

文化

分类: 今古齐观

田东江

 

    “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近期因被校方“警诫谈话”又一次受到关注。袁腾飞虽然在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前已经很红,但火爆全国还是凭借这个舞台吧。然讲坛虽曰“百家”,实则偏重讲史。或许,讲史的明星居多,让人产生了错觉。讲史在今天登上了央视这样的大雅之堂,从前则主要是浪迹于勾栏瓦舍。最突出的,当推宋朝。程毅中先生认为,从宋元话本开始,出现了真正的市民文学。

 

    《东京梦华录》有“京瓦伎艺”条,其中“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怒、李孝祥,讲史”,与玩木偶的、搞相扑的、表演皮影的,以及小唱李师师等同列。今天《百家讲坛》上讲史的人除了袁腾飞,尽皆教授之类,从前也是一样,上面这些名字之外,周密《武林旧事》中开列了不少宋朝其他的讲史家,除了粥张三、酒李一郎、故衣毛三、枣儿徐荣、爊肝朱、掇绦张茂等显然出身小贩的下层市民之外,还有乔万卷、许贡士、张解元、武书生、刘进士等。程毅中先生说,他们虽然不一定有真功名,但显然也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我想,万卷、贡士们讲出来的东西,也许比贩夫走卒的会让人相信一些吧。

 

    宋朝因为在勾栏里开讲,就不用在《百家讲坛》里摆出庄重的架势,而是用打锣来号召听众。《水浒传》对此有生动记载,正月十五东京年例大张灯火,李逵跟着燕青去看,“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上面在讲关云长刮骨疗毒,李逵听得高兴,大叫起来:“这个正是好男子!”结果“众人失惊,都看李逵”,吓得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的好村!勾栏瓦舍,如何使的大惊小怪这等叫!”《东坡志林》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宋朝耐得翁《都城纪胜》明确“说话有四家”,其中之一就是“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三国故事,该是当时的主要题材之一了。

 

    清朝学者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程毅中先生说,宋人口中的《三国志平话》可称“七分虚构,三分实事”。袁腾飞们的讲史,“实事”与“虚构”如何分成,不得而知。从各种报道中分析,他们那些大抵说不上是虚构,但正史中可能只是片言只语的记载,被他们“发现”了,然后“发掘”了,进而当成历史的“真相”兜售。比方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解读《三字经》时认为,商纣王被冠以“暴君”称号两千多年,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冤案”。差不多4000年了,到钱教授这里才“发现”,逻辑上说得通吗?我因此担心,宋高宗对秦桧有过“朴忠过人”的评价,哪天会不会成为他们为秦氏鸣冤的证据!

 

    欧阳修《归田录》载:“仁宗退朝,常命侍臣讲读于迩英阁。”贾昌朝时为侍讲,在讲《春秋左氏传》时,每至诸侯淫乱事,则略而不说。仁宗说:“《六经》载此,所以为后王鉴戒,何必讳?”贾昌朝属于一本正经,还有一些讲史人相反。魏泰《东轩笔录》载,胶东杨安国为天章阁侍讲,“每进讲则杂以俚下廛阝市之语,自扆坐至侍臣、中官见其举止,已先发笑”。有一天讲《论语》,讲到“一箪食,一瓢饮”的时候,安国“操东音”曰:“颜回甚穷,但有一箩粟米饭,一葫芦浆水。”瞎说一通。讲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时,杨安国更借题发挥:“官家,昔孔子教人也,须要钱。”仁宗因此很看不起他,“翌日,遍赐讲官,皆恳辞不拜,惟安国受之而已”,这个爱钱的家伙才不管那么多。

 

    宋朝孙甫讲史十分了得,“每言唐君臣行事,以推见当时治乱,若身履期间,而听者晓然,如目见之”。而《金史》里的张仲轲则不然,“说传奇小说,杂以诙谐语为业”。看一些袁腾飞讲史的段子,大体也是诙谐的套路。唐人说过:“人欲谗人,必择最耸听之言。”今天的一些讲史人为了吸引听众,亦有必择最插科打诨之语的嫌疑。《百家讲坛》迭出雷人之语,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源于其有婚外情之类,显然就没能逃脱前人的指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