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古齐观:秘书

(2010-03-03 21:26:46)
标签:

秘书监

太宗

秘色瓷

虞世南

商水县

文化

分类: 今古齐观

田东江

 

    河南省商水县政府办配备28名秘书一事近日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有网友打开商水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核实,发现在政府办联系方式中,信息职务为秘书的人员多达28名,其中又按驾驶、信息、会计等进行了分工,仅驾驶类分工的秘书达到15人。面对网友的质疑,该县宣传部长回应说,那是他们的习惯叫法,除了科级干部以外,管后勤的、搞文字的他们都叫“秘书”。


    秘书这个称谓历史可谓悠久。但商水的“秘书”与从前的和现今的,显然都不是一个概念,文化传承与传播都没起作用,他们来了个“独立发明”。从原初的意义看,秘书之“秘”,大抵与秘色瓷之“秘”没什么两样,“秘密”的意思。秘色瓷是吴越国钱氏在对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情况下烧制的一种瓷器。《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这一秘,就直到20几年前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掘时,才令今人得以一睹真容。秘书则没有这么神奇,说的只是秘密之书,宫禁中的藏书、朝廷机要文书等等。东汉的时候“初置秘书监官”,秘书成了掌典籍或起草文书之官。此后,秘书郎、秘书丞、秘书令什么的,便常见于典籍了。《后汉书·桓帝纪》点明“初置”的具体时间是延熹二年(159年)。这个时间点该有一点意思,聊供今天那些发迹了的秘书发些思古之幽情吧。《汉官仪》注曰:“秘书监一人,秩六百石。”待遇不高,甚至可以说比较低。西汉石奋家似可作为旁证。石奋以“万石君”而闻名,史上所以如此呼之,是因为他和四个儿子都做到了二千石的官,二五一十,全家正好一万石。虽然秘书监有时说的是机构名称,有时说的又是官职,但其职能主要是掌管图书典籍,跟今天的主要为领导服务还是存在不小的区别。这又有点儿像“书记”了,原本只是担任抄抄写写的职员,现在成了单位“一把手”。


    《大唐新语》载,唐太宗有次出行,“有司请载书以从”,太宗说:“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也。”等于说他是会走动的典籍。彼时虞世南正在秘书监的位置上。虞世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著名的书法大家。唐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太宗还在秦王府的时候,“尝命写《烈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不失一字”。太宗“行秘书”的结论或正从此而来。而虞世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虽容貌愞,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他公开抨击所谓盛世征兆,认为“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伐,勿以太平渐入而自骄怠,慎终如始”。唐太宗尝“戏作艳诗”,虞世南立即出面制止:“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太宗便住手了,且曰:“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虞世南去世后,“太宗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且手敕曰:“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如今的秘书,大抵成了升官的终南捷径之一。偷换一下概念,从虞世南这个楷模来看,我们也不必对秘书另眼相待,关键在于如何让他们把本领用在正途。商水的驾驶类秘书,不禁令笔者想起早几年红得发紫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想起他的舆夫。舆夫,赶车的或抬轿子的,跟驾驶类“秘书”异曲同工。《一士类稿》载,这舆夫跟胡雪岩“相随既久,亦拥巨资”,于是“兼蓄婢仆”,每天晚上回家,家人还要齐声高叫:“老爷回来了,快些烧汤洗脚。”舆夫本来属于“骆驼祥子”阶层——这里并无贬义,但胡雪岩的舆夫显然已有“剥削阶级”的意味。舆夫傍的是“财神”,充分利用了所从事职业的资源优势狐假虎威,今天不少秘书因为傍的是“官员”,而“社会转型期”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傍“官员”正相当于傍“财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秘书,“秘”的一面仍然存在。不少领导干部落马,大抵都要牵连出秘书,这时我们往往才能窥见他们都干过一些什么勾当。


    商水县宣传部长说,对于秘书私下里的这种称呼,他们的现任县领导及现任县领导的前任都不知情,不久前搞政府政务公开,有工作人员不慎将名单发布在了政府网上,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到,并借题发挥,以至于现在被炒得沸沸扬扬。得,在家不能自圆其说的事情,倒成了别人的不是。他还说:“这其实是一个笑话。”不知道他的“笑话”云何,是在自责,还是在倒打一耙。


    2010年2月2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