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最牛满分作文”说句公道话

(2009-07-01 18:57:34)
标签:

满分作文

博士

教科书

教育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湖北考生周海洋的“最牛满分作文”看起来还要继续占据公众的眼球。今天《南方都市报》报道,两位专业人士——一位古典文献学博士、一位古代文学教授,异口同声地否认了这篇作文。教授的观点尚承认周海洋有潜力,只是作文“漏洞百出”;博士就极端了,认为“该得零分”。


    博士这样说,自然有其专业素养作支撑,但在我看来,却是非常不客观的。博士把他的“行家”看法应该运用于他教出来的学生,不能不问对象。拈两句具体的评语吧,意气用事的程度真令人匪夷所思。其一,周海洋“对历史的理解完全停留在教科书水平”。试问,他一个高中应届毕业生,刚刚从早已被无数人诟病的教育体制中脱胎出来,有什么理由对历史的见解能够超出教科书的水平呢?如果能,我们倒要奇了大怪了!追问一句:那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人,对历史的理解又有多少不是完全停留在教科书水平上?其二,周海洋“有非常精深的老干体诗词功底”,也就是“在内容上都是歌功颂德,在语言上都是白话”。恕我直言,这样的评价完全可以和刻薄划上等号,给一个未出茅庐、未踏上社会的中学生戴上这么一顶大帽子,是不是过分了一点儿呢?


    没有任何文字是无懈可击的,你极端说话,我也极端举例。陈寅恪先生对隋唐政治制度研究作出开创之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钱钟书先生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的煌煌巨著《管锥编》,都曾被别的学者“指谬”或“商榷”。相形之下,“最牛满分作文”即便在“行家”看来不堪一提不是也很正常吗?我们应该清楚,所谓“满分作文”充其量只是相对的,要相对于周海洋的那个“学业”层次而言。作文虽然“漏洞百出”,但博士的指摘要容我打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这是拿本该度量余秋雨先生的尺子,转去度量了周海洋。并且,所谓相对还要相对于不同的评卷老师,不同老师的“口味”不同,评判的尺度也肯定不同,作文毕竟不是涂抹答题卡上的ABCD。现成的例子就是,碰到博士,周海洋“只能得零分”;但周海洋显然碰到了意气相投的评卷老师,这该是他的幸运,无比的幸运。


    鲁迅先生在《集外集》序言中说:“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编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虽然先生自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些爱”,但毕竟承认“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悔其少作”,或“毁其少作”,都是成熟了的自己对先前自己的证否,周海洋在日后也未必认识不到此篇作文的可笑。但专业人士在当下即断然否定之,很可能一棍子打死他那刚刚萌动的文字激情。因此,对“最牛满分作文”的争论,涉及到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粗暴还是平和。


    倘若时间将证明周海洋的确是块璞玉,那他现在就还处在待雕琢的阶段,他不知道平仄、不知道转韵、句式也有问题,正有待师长们的耐心加工、打磨。否则,他还有什么必要跨进大学的门槛,聆听博士、教授的教诲呢?!

 

                  2009年7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