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联播》该听一听“来自全国观众的声音”

(2009-04-21 21:43:17)
标签:

电视

新闻联播

观众

上级领导

赵忠祥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有消息称,广电总局建议央视建立《新闻联播》评价体系。据了解,一旦实行,将是该栏目开播31年来,首次建立正式完整的评价体系。所谓完整,意见就显然不是仅仅来自上级领导,还要来自民间,来自普通百姓。央视第一代播音员赵忠祥说得好:“真正的品评,还是来自全国观众的声音。”


    品评者,评论高下也,把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表达出来。《新闻联播》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不等于它已经做得尽善尽美,没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了。诚然,“哈欠门”、“补妆门”、“白字门”之类,对国家电视台来说失于严肃和严谨,但这些外在的东西,当时聊博一笑可也,没必要揪住不放;主持人“变脸”了,换新人了,也属于形式上的变化,过度解读,同样舍本逐末。不过,人们关注细枝末节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新闻联播》此前高高在上,不可品评,不敢品评。


    真正关心《新闻联播》的传播效果,还是应当关注实质上的东西,听一听“来自全国观众的声音”。我想,既然要让观众说话,观众各抒己见,出发点又是为了把栏目办得更好,有些“逆耳”之言就是难免的,甚至是必然的,这就委实需要一点或许多雅量。现在,央视具体的措施和建言方式正在讨论当中,说明他们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


    小子不敏,然近水楼台,先说为快。在我看来,《新闻联播》在信息的提供上尚不及央视的其他新闻类栏目,比如午间的“新闻30分”、晚间的“新闻360度”(可惜不知什么时候停掉了)等等。每天的节目给人的感觉都似曾相识,而且会议太多,但即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会,报道中往往仍然是谁出席了,谁讲话了而已,讲的又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举年度全国两会报道而言,央视其他栏目无不各显神通,纷纷亮出个性品牌。柴静今年谈他们《两会观察》的创新点时给我的印象尤深。她说,第一年他们沾沾自喜的是追访到多少明星代表委员、多少高官;但是到了第四年(今年),她和她的节目组已经开始理解,必须回答最基本的问题,两会是什么,两会的主体是谁,他们要做什么。反过来我们看《新闻联播》,对两会这一出重头戏,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几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八股得很。


    接受来自各方的评价品评,最犯难之处可能就是来自上级领导的声音与“来自全国观众的声音”的调和了,媒体夹在中间,往往两头受气。那么,必欲使评价体系不是立了白立,还需要上级领导同样听听“来自全国观众的声音”。这样,《新闻联播》在发挥“书同文、车同轨”作用(赵忠祥语)的同时,也能兼顾新闻规律,令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毕竟,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去赞叹,比颜面上的或礼节性的廉价表扬要有意义得多。如果《新闻联播》真的能够通过评价体系达到初衷,其意义就超出了提升自身节目质量和影响力的问题,而势必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给地方的权威媒体示范改进的方向。

 

               2009年4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