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财政问责成为监督利器

(2009-02-11 21:06:49)
标签:

预算审查

人大代表

利器

财政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即将提交给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2009年预算草案,在以往仅仅列出一大类项目金额的下方,多出了很多具体的收支条款。这种由“类”到“款”的细化,意味着继前几年草案稿封面上去掉“秘密”二字之后,预算审查的可操作性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集中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礼记·王制》篇即有“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及“量入以为出”的说法。就是说在西汉编订的这部书里面,就已经有了预算的影子。预算的实质。正是“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那么,编制并执行好预算,能够确保所有的公共资金都用于公共目的,防止决策者将之用于私人目的,同时减少各种浪费。而审查、监督预算的执行,更是人民监督政府,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每年的各级年度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审查和批准同级政府的预算已成一项重要内容,一种常态,道理正在这里。


    通过预算我们可以知道,在未来一年或者更长的时期内,政府打算做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不是我们希望它做的;做这些事情分别要花多少钱,是不是该花那么多钱,钱花了之后会不会产生相应的效果。我们的晚会、展览、庆典、论坛等,今年不是要实现“四个减半”吗?预算上把好关口,相当于釜底抽薪,想搞也搞不起来。人大代表审查预算,实际上就是代人民盯紧政府的“钱袋子”,责任重于泰山。把这个责任履行好,可以让财政问责成为监督利器。


    审查财政预算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随着人大代表手中有关预算材料的由薄到厚,部门预算的从无到有,这样做的部门越来越多,一些代表感到审查是“雾里看花”就不足为奇了。这其实对人大代表的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代表们不妨从自己熟悉的行业或部门预算入手;与此同时,更要逐步掌握现代公共预算的知识和原理,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规定预算审查可借用“外脑”,如设立预算审查专家库,聘请专家进行预算(草案)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评估工作;部分使用市财政资金量大单位或重点项目,可委托预算专家对其进行审查。诸如此类,都是使审查不流于形式的有效办法。人民将审查财政预算的权力交给了人民代表,人大代表要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一个预算越是公开的政府,就是把自己一举一动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的政府,就是我们期望的透明的政府,也就是所谓“看得见的政府”;而与此相反,一个预算不公开——不愿公开或不敢公开的政府,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政府”。毫无疑问,“看得见的政府”才是真正对公众负责任的政府。而人大代表对预算懂得越多,审查就会越充分,监督也才越有力度。在预算执行中,预算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更自然也就改变了人大年初通过的预算,因此,加强对变更预算的监督同等重要。


    有朝一日,当普通公民审阅政府预算同样成为常态,政府部门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各级政府的预算和决算报告是必须主动向公众公开,则我们平常耳熟能详的、正在着手建立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绩效政府等,大抵就渐渐接近目标了。不管怎样,通过财政问责来进行监督,今后肯定不会再是梦想。

 

                    2009年2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