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定假币又成了“学问”

(2009-01-13 18:50:58)
标签:

假币

学问

hd

什一之利

冯俊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编号HD90的人民币百元假钞引起集体恐慌之后,银行方面很有值得检讨之处。首先是反应奇慢,假币出来两三天了,他们还毫无动静,也不说真,也不说假,背地里也许在紧急协商,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事不关己。其次是终于开口了,无外让大家自己看水印、听声音、检查金属线……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HD90假币特征图,倒是剥掉了假币的“高仿真”外衣,然而简直就是一堂“货币鉴定学”课程。


    在咱们中国,如今一举一动都变得离不开“学问”。吃的、喝的,要看准这个、认明那个,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每日不绝于耳。不知道有幸当选“幸福感”的那些城市,这些问题是否成其为问题,是的话,则不知该感所从何来了。这些“学问”本来是不该百姓掌握的。央视白岩松前两天说,永远交给大家怎么识别假币,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方式。我比较认同,虽然明明知道银行方面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打击制造假币毕竟不归他们,而职司于此的部门显然也力不从心。


    考古材料表明,秦朝法律已经记载有人举发盗铸钱。盗铸,大抵就是造假币,其与货币本身同时出现也不足奇。所以如此,在于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实在不一般。西晋鲁褒的《钱神论》说了,“钱之所在,危而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今天打击制造假币,数量特别巨大、情节严重的才被处以死刑,从前比这厉害得多。王莽时,“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北宋产生了纸币,虽然今天尚未见到实物,但留存于今的“南宋行在会子库印钞铜版”上有这么一句: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但元人《伪钞谣》说得简明:“设科定例非不重,赖此趋利甘捐躯。”


    对待假币,明朝冯俊的态度无疑最为可取。《玉光剑气集》说,其为举子时“逐什一之利于山东”,回来一看,“皆伪银也”,一边说“无陷后人”,一边“悉投于河”。偶见今天一道初二政治课“单元检测”题,正用此例。题目说:冯俊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将随身携带的东西换了些银子,在住店时却发现换来的银子是假的。店主劝他:“如果你一点点花出去,就没有人能发现银子是假的。”冯俊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不能去害人!”说完,毅然将银子扔进河里。你认为冯俊:A.应该听店主的,这样可以减少损失;B.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C.是个书呆子,成不了大事;D.缺乏经济头脑,做事过于迁腐。神经正常的人不管心里怎么想的,都会选择B吧。这样的考题能考出什么,还真不大明白。


    在HD90面前,方方面面好像都束手无策。击鼓传过来的花,不幸落到谁的手里,不学冯俊惟有自认倒霉,难怪广州一些商家甚至以不收百元钞来规避风险。不知道国外的这类情况怎么样,是否也如此严重干扰公众正常生活。那些公款出国的人别老惦记去旅游、去赌城什么的,也考察考察正事。

 

                  2009年1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