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横渡珠江再提一点建议

(2008-07-10 19:03:35)
标签:

横渡珠江

杂谈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下个周六,也就是7月19日,广州市又要横渡珠江了。报上发布消息之前几天我就知道了,倒不是我有什么神通,而是每天上班来的路上就经过横渡的区域。前两天忽然发现,南岸一条突兀地面的排污管又铺上了,凭此我就估计,又要渡江了。这种做法像前两年那样,就是要把横渡区域内——岸边那一溜屏风似的楼盘的人家原本排放江中的生活污水,暂时排到几百米外的下游去。逻辑上可以推断出,那边没人下水,脏一点儿无妨。


    平地上铺设直径半米多的管子,又横亘在通道上,势必给过往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我每次骑单车到那里时,就要下来搬过去。不过,我对这人为的“多此一举”并没有任何怨言,拿横渡者的健康和我搬一下单车进行对比,岂可同日而语?况且,搬一下也费不了我多少力气,即使费,也算增加了一个锻炼的品种。我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市政部门每年都要重复相同的工程,包括在目的地那里修建上岸码头。治污之后横渡珠江,印象中该是第三回了吧?看态势,横渡的打算今后可能年年如此,既然这样,在横渡珠江的辅助设施上就该同样有个长远打算。去年我就在本版撰文呼吁,在目的地——星海音乐厅那里建个永久码头,不要年复一年总是建了拆、拆了建。每年这样折腾一下要花多少钱?《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了,要不要公开给大家看看?广州肯定是有钱的,去年GDP超过7000亿元,位居全国前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位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然而即使咱们有钱,也不该是这种花法,这种花法有点儿像在祸害钱。


    我不大同意那种要能游泳就天天游,不要一年就来这么一下子纯属作秀的说法。那是走了一种极端。以我20几年在珠江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它的水质的确在逐渐变好。以前从中大码头坐轮渡到天字码头,一路上都是腥臭的味道,所谓风景更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否则,漂浮在江面上的油污、垃圾会令人作呕。只要我们稍微有这么一点儿“历史”纵深感,就不难领悟从前的清澈江水在逐渐回归。岸边都有钓鱼的人了,鱼是不会撒谎的,它至少明白珠江水即使远没有到去年某位渡江干部那句“好甜”的极度夸张地步,但起码可以生存了。因此,珠江每年能游一天,尽管还要辅以各种临时手段——诸如我开头提到的铺管子、上游可能还要临时关闭一些企业,却已经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历史”地看问题,就不会过于苛求,甚至抬杠。按照珠江整治“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目标努力下去,天天能游也就不是奢望。在现在,每年能够横渡一天,就表明广州市政府对整治珠江的努力仍在持续,没有放弃。这一点,就该令市民感到欣慰。


    如果横渡珠江是宏图战略的话,围绕之的各种辅助细节则称得上是战术。战略制订得当,方向得到保证;而战术运用得当,势必能更好地保证战略的实现。横渡珠江作为前提一定要继续执行的话,就需要注意细节,不要给人留下非议的口实。我在去年就说过了,在星海音乐厅那里修建永久码头,还可以使中山大学与二沙岛这两大文化基地实现“直航”,建立更紧密的关联,何其美哉!退一步说,就算以后横渡不搞了,码头的功能还在,就算是留下一处人文景观给游人“指指点点”,也还是不错。

 

                                       2008年7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