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山“买路钱”令黄金周蒙羞

(2007-05-07 17:59:43)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潮 

    每个黄金周期间或之后,都能看到某些旅游景点门票变相提价的新闻,尽管新闻早已新不起来。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黄金周,辽宁的千山风景区似乎走得更远,他们干脆就是强收“买路钱”。

    原来50元一张单独的门票,黄金周期间变成70元一张的“通票”,也就罢了。关键在于“通票”不“通”,游客进入景区后,真正上山还得买票。看他们干得多绝,就在上山的咽喉之处——无量观设卡,那是唯一的必经之路,来了,不上去,可能吗?上,则要在4个彪型大汉的监视下花5元的“上山钱”。尤为恶劣的是,在下山的必经之路——龙泉寺,游客还必须同样要花5元的“下山钱”……

    这不是彻头彻尾的“买路钱”吗?亏他们还好意思在路旁竖着“游客是上帝,诚信是宗旨”的标语牌,口头与实际,真是构成了绝妙的讽刺!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伴随着一声高叫,再加上“镗”地一声锣响,跳出一群持枪弄棒的强盗……这种《水浒》里的经典野蛮情节,被真真切切地复制在了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时段;而这个时段,正是国家鼓励人们走出家门休闲、领略祖国美好河山的时段。那么,我宁愿把千山这种收取“买路钱”的行为,像他们对游客在著名景点拍照留影即便自带相机也要交钱一样,理解为所谓“承包”之后的承包者的个人行为,但是不管怎么说,千山方面惟利是图的“管理”方式还是难逃其咎。因此,千山此举完全可以作为黄金周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的其中一个标本来解剖,有许多地方,不就是平时磨刀霍霍,惦记的只是黄金周如何宰人吗?

    千山风景区我曾经光顾过一次,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无所谓旅游,更无所谓黄金周,全无挨宰之类的心理预期与实际后果,因而游得心旷神怡。犹记得在龙泉寺对面的半山坡上,与友人躺在松林里感受“狮吼钟声”的美妙。前一段看崔永元的《电影传奇》,知道文革前的反特电影《古刹钟声》就是在千山拍的,电影里的寺庙就是取龙泉寺作为外景。前人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千山应当珍惜才是,坐落在你那里,是你的福气,却不意味着你对它的占有,可以任意摆布,更不意味着你可以把它当成摇钱树,不择手段地攫取不义之财。这个教训不独千山需要吸取,但凡拥有祖宗遗产的地方都应当明确。从最浅显之处来说,此山非你开,此树非你栽,怎么能像强盗那样蛮不讲理!

    千山的“买路钱”足以令黄金周蒙羞。只是不知,千山的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他们自己的意识,对于问题的改进显然才更加重要。黄金周期间周而复始的种种怪现象,往往都与景区的一些人先黑了心、再铁了心“趁火打劫”密切相关。
 
                       2007年5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