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潮白
潮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609
  • 关注人气:1,6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瑞:污淖中的一缕清风

(2007-02-01 11:20:38)
分类: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田东江

    随着电视剧《大明王朝》的播出,海瑞又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数百年来,海瑞一直都是民间广为传颂的清官典范,与包青天比肩而立。因“品三国”而走红的学者易中天在“品”海瑞时认为:“海瑞的武器,只不过是些空洞的道德信条。他的资本,也只是靠不怕死挣来的名声。”这个结论就有些偏激了吧,倒是黄仁宇称之为“古怪的模范官僚”,概括得比较准确。

    海瑞有其人们熟知的刚直不阿的一面。他的确不怕死,明朝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讲得很明白,说海瑞“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最典型的表现当然是“骂皇帝”。他上疏嘉靖皇帝,干脆“市一棺,诀妻子”,根本就没想给自己留活路。海瑞之骂,主要皇帝不该动辄设坛祈祷,“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蘸是为了求长生,而自古圣贤垂训,“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嘉靖受术于陶仲文(当时的一个著名道士),“以师称之”。海瑞“以毒攻毒”,陶仲文现在不是死了吗,连他都长生不了,“而陛下何独求之”?什么得道升仙,“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而陛下误信之,以为实然,过矣!”

    海瑞的这种性格如果不是与生俱来的,那就是“古怪”的一面在发挥作用。另一位明朝人叶权在《贤博编》中记载道,海瑞“由举人初署教谕”时,“谒太守,止长揖”,不跪。有一天他与两个训导同见太守,人家两个都跪下了,“公独中立”,以致太守自我解嘲曰:“左右低而中高,似一笔架。”人们还因此给海瑞起了个绰号叫做“海笔架”。后来海瑞当了淳安知县,官场中迎来送往,少不得要下跪了,人因戏之曰:“海笔架折却中峰矣。”海瑞自号刚峰,此可谓一语双关了。从一定程度上看,海瑞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道德楷模,尽管在一些人眼里是放大了的道德楷模,但是如果他身上没有这样一种由“古怪”衍伸出来的刚直之气,是不可能达到的。

    海瑞的“古怪”还表现在,他的“模范”标尺对任何人都不例外。《明史·海瑞传》记载,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因为对接待不满,“怒驿吏,倒悬之”。海瑞故意装糊涂,他说:“向胡(宗宪)公按部(即巡视部属),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这句话的逻辑是:老子定的规矩,儿子最应该清楚,也最应该照办,那么眼前这个肯定是冒牌货。对“冒牌货”当然就可以不客气了,胡公子一路上捞了不少,被海瑞“发橐金数千,纳之库”,同时“驰告宗宪”。以其父之道还治其子之身,把胡宗宪弄了个哑巴吃黄连。

    海瑞有其工作尽职尽责的一面。他的核心观点是:“知县知一县之事,一民不安其生,一事不得其理,皆知县之责。”但他的种种做法,非但今天的易中天先生不能理解,相去海瑞未远的《万历野获编》也不理解,说他巡抚江南,“一意澄清,而不识时务,好为不近人情之事”。易中天先生这么说的:“海瑞向整个官场发起的进攻,只能是以卵击石,不碰得头破血流才是怪事!”倘以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来观察,这样说自有其道理,然而宋人的一句话说得好:“平居无极言敢谏之臣,则临难无敌忾致命之士。”所以在历朝历代,我们还能听到这种能昭示一点官场血性的声音。比如西汉成帝的老师张禹跋扈得很,满朝大臣却噤口无声,独有朱云高声叫道:“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海瑞还有其生活非常俭朴的一面。他当淳安知县时,“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任应天巡抚时,下令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平常拜会上司或者外出调研,他总是“随行吏书自备饭食,无丝毫侵用于民”。母亲70大寿,他为了尽孝道,买了两斤肉,一下子成为淳安县的特大新闻;时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惊奇地对人说:“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一个知县买二斤肉给老娘过生日,成了新闻,可见其节俭程度。有天他偶去一个官员的家,那家人赶快“尽撤厅事所陈什物,索旧敝椅数张待之”。不得不迎合海瑞的那些官员,显见也是要以“古怪”名之了。

    海瑞也有其言语、行为非常偏激的一面。1570年,他被迫辞职还乡,痛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大小官员,一概骂倒。时人说他断案,“不能按理曲直以剖是非,而但徇情爱憎以决胜负”;于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如何执行,全凭自己把握。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当他得知有一位御史“偶陈戏乐”,就搬出太祖的规定:文官及武士听戏唱曲,要处以割舌之刑,至少也要仗责。他甚至曾向万历皇帝建议恢复洪武时的惩贪法律,即贪赃枉法所得满八十贯钱的处以绞刑,更严重的贪官要剥皮实草,几与酷吏为伍。

    不管怎样,海瑞首先是“模范”的。尽管他以其个人的道德之长,不能补救体制之短,尽管他在历史中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大,但海瑞的存在,无疑如同污淖中的一缕清风。杜甫诗曰:“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正是此理。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海瑞式的“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足以成为衡量官员的一把道德标尺。
 
                 2007年2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