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潮白
潮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268
  • 关注人气:1,6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华领奖记“趣”

(2006-11-13 23:49:13)
分类: 一地鸡毛
    京华领奖记“趣”
   
    前几天代表单位去北京领奖,一个大奖。通知上就体现出来了,告诉要“正装”出席;到了那儿,阵势不小,不要说大门口了,就是宾馆的每栋楼,也都有一到两个军人站岗,出租车司机听到我报要去的地方,说那地方可能不是给钱就能住的吧。当时我无法回答,北京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但到那里,我也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过现在看来,司机的话该是对的。住定下来更知道,要有中央领导接见。在各种奖项多如牛毛的今天,领一个奖寻常不过,何趣之有?的确是有的,而且这里用的“趣”字决不是调侃,“趣”在过程。

    会议定于下午三点钟开始,属于旧时计算时间说的“申时”。不知道申时有什么特别,但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这个时候开场。医学界专业人士说,申时是气血流注膀胱的时辰。膀胱谁都知道,那是存尿和排尿的地方,但是显然,用于会议的时候只需要膀胱的前一个功能发挥作用。不过事先我们被告知,“未时”刚到——专业人士又告诉我们,“未时”是气血流至小肠经的时辰,就得“进场”,干什么那么早?彩排,说是晚上要上“新闻联播”,场面上要齐整。谁都知道,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会——当然都是重要的会,前些年下过一些决心,压缩会议数量,也见效过几天,后来不知为什么故态复萌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成效也比昙花一现的李梓萌、康辉强。“央视换主持人了”,一时间,媒体兴奋不已,此举说明了这个,又彰显了那个,标志了什么,又折射了什么,忙不迭地送上一大堆恭维。大概谁也不曾料到,两人好像只露了一个晚上的面,比昙花的生命还要短暂,人家昙花还能从头天晚上开到第二天清晨呢。现在,依然是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的同志端坐在那里,早晨偶尔看过几眼电视,几次都发现梓萌同志在“朝闻天下”呢,看起来那是真正的定岗了。

    别扯那么远,还是说领奖中的“趣”吧。所谓“趣”,前面说了,就发生在彩排的过程中。未时入场之后,先发了张“座位表”,上面画着会场的座位图,上面印着你的名字。按图就座之后,有人在主席台上发话了,请大家把花戴上,于是有人大叫,花在哪里?其实就在座位的抽屉里,直径有半尺,很容易看见,不知道他为什么看不见。扯出来一看,纸的,倒比较意外,有久违之感。现在开一般的会都是戴鲜花,估计这种花的生产早就成了拉动哪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好端端的东西就那么一会儿便进垃圾桶了,很有点暴殄天物,这个高级别的颁奖会倒很朴实。

    主席台上下忙忙碌碌的一大群工作人员,吆吆喝喝的,交头接耳的,不知在忙些什么。其中一位直接指挥我们,说意义就不讲了,大家都清楚,有一点需提醒注意,大家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颁奖会,要理解成这是中央首长参加的一项重要活动。台上早就一字排开了座位名牌,中间几个如雷贯耳,旁边那十来个有的知道是干什么的,多数却非常陌生。但坐在主席台一排(主席台有两排),显然不是寻常人物。夫子曰:“不耻下问。”乃询问右边北京电视台的那位,×××、×××、×××、以及×××都是谁呀,说不知道,自己也在研究呢;再问问左边新华社的,毕竟人家见更多、识更广,盯着看了一会儿,却也不知道。而且,连我知道的几个,他们两位居然也都不知道,那是他们摇头之后反问我我才知道的。糊里糊涂的,不知道从谁人手里结果奖杯,多少有些叫人扫兴,至少日后少了吹嘘的资本。

    “上面”又传出声音,等一会儿领奖的时候,遵照这么个程序:先跟领导握手;领导递杯,接过来后,再握手;然后从右边转过来,记住,别从左边;杯子沉,就别举起来了,别举到脑袋顶上,捧在胸前就行了,千万别砸了脚;然后从右边走下来;现在就开始演习一下。于是,我们等着登台。台上的领导座位空着不行啊,怎么演示颁的环节呢?于是头目类的人物招呼工作人员上来,把领导座位填上。不知是怕“犯上”,还是腼腆,勉勉强强只上来几个,别的就站在那儿,看热闹的架势。而颁奖的领导有差不多二十个呢,头目就再招呼,有点生气地让他们快点。接下来的那一幕就非常滑稽,真名实姓的座位名牌后面,百分之百地都端坐着“冒牌货”。

    到我们出场了,台上几个人在紧张地谈论着念到(有人在宣读获奖名单)什么时候大家出来合适;确定了之后,我们大家起身,走到台下,排队。就在大家在鱼贯而出的时候,出了一阵骚乱,因为座位不宽,边上的人固然一步就跨出去了,后面的却要绕过旁边的凳子,而且越往后,需要绕过的凳子越多,结果后面的人出来要不断拨弄前面的凳子,所有人都低头忙活,加上凳子有的在前有的在后,鱼贯变成了蛇行,跟舞龙似的。马上有人看出了问题,这样不行,然后要求每个人得负责往后挪一下自己的凳子,留一条通道。排好队,登台了,台上的“领导”纷纷起立,握手,发杯,再握手,转身面向空荡荡的会场,作微笑状。在“领导”发杯的时候,我注意到几个闪光灯在闪,可能有人觉得好玩,留个纪念吧。但我觉得这是主办者的疏忽,因为这样的照片一旦流传到网上,恐怕是不得了的事情。它会让人们困惑,不对呀,天天出镜的领导怎么变了模样,再怎么变,女领导也不会变成男的呀?不知情的,一定以为遭遇了流行的“恶搞”。

    鉴于刚才的“蛇行”,“上面”说再来一次彩排,这次要注意挪凳子,而且出来就直接上台,不排队了。本来是个好主意,偏偏指挥的人七嘴八舌,有的说往前挪,有的说往后挪,结果一部分人听到了“前”,一部分人听到了“后”,这回走起来倒是顺畅了许多,但依然“蛇行”。这时命令坚决了:统一向后。又到台上演习了一番,大家都憋不住在笑,包括“领导”,觉得跟小孩子做游戏没什么两样。然后“上面”又告诉我们,开会的时候,大家千万别翻发的资料,要认真听,我坐在这儿看到大家翻东西,觉得场面很乱。

    演习领奖算过关了,接着去演习照像。照像也是每人有一张位置图,第几排,左数或右数第几个,名字都是印好了的。离三点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要求大家站上去。正对着大门,有点刺眼,两扇门像风扇叶片似地转个不停,你要选择在两个“叶片”之间的空当跨进来。北京好多地方都是这种门,可能是冬天防冷空气的吧。站在那儿闲得没事,跟旁边的人聊天,研究领导会不会从那大门进来?那人说,应该是吧,还有别的门吗?我又说,领导下了车从那儿进来,进来就跟我们照像,连个过渡都没有,好像太直接了,不够严肃。那人想想说也是哈,但左右看看都是通会场的路,琢磨不出门在哪儿。

    这时候,主办方像是知道我们在谈什么,大声宣布,等一会儿领导出来,大家要鼓掌——这是废话,他一指我们的右手边二十多米远的地方,我们就站在那,能先看见领导,我们先鼓掌,大家看见了,跟着。然后,他们一帮人就站了过去,伸着脖子,不断向我们背后的走廊方向张望。我们和他们、和即将出席的领导,大致成直角三角形,领导要出来的地方和他们构成直角边,他们和我们是那条斜边,但我们和领导之间,隔着一堵墙,互相看不见。由他们发“信号”,很符合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因为地球是曲面的,如果发射电波之类,地球上的两个点不能直接接收,得先发射到天上的卫星,再通过它折射下来。在这里,领导出来了,先把信息传给主办方,主办方再折射给我们。所以当领导尚未出现的时候,我们已经收到信息,掌声就先“凭空”地、热烈地响了起来。

    我知道,主办方搞这么个会确实不容易,他们要让方方面面都能够满意。但是我想,如果我们中国人凡事都这么认真、都这么一丝不苟就好了。谁都知道,我们在太多该认真的地方却太多马马虎虎,甚至敷衍了事。例子还用举吗?

    2006年11月1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