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11.17-11.23):
广州二手楼市其实有点冷
消息面:
11月17日
省建设厅透露,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关于促进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未来三年将每年将投入60亿元建设廉租房和经适房。
11月18日
广东省各级政府将根据需要,筹建或购买一批政策性租赁住房,用于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房屋拆迁户、引进的高级技术人员、异地调动的机关干部的过渡性居住需求。
11月18日
省建设厅透露,广东拟实施的住房新政,包括:调整第二套住房标准;缩短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年限;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开展向低收入住房困难职工家庭提供贴息贷款的试点工作。
11月18日
全国城镇储户最新问卷调查表明,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购房意愿创调查以来的新低。
11月21日
新闻报道,广州中介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二手中介经营机构数量最近没有太大变化,证明二手楼市已经不太冷了。”
满口楼言:
围绕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部署,本周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动作,包括宣布未来三年每年投入60亿元建设廉租房和经适房,筹建或购买一批政策性租赁住房,拟实施住房新政刺激住房消费等。
据说,四万亿的拯救经济计划出台之后,发改委门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地方到中央讨钱的人不计其数。有学者担忧又要滋生一批官场贪污蛀虫,我倒是赞同另外一种说法,尽管花在民生所在的可能性远小于大兴土木的基础建设,至少不会让现在的情况变得更糟,也许今天的浪费恰好是为明天的新经济打下基础。
中央的救市方略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条目赫然在录,如果趁此机会一举建立遗忘多年的住房保障体系,尽管不是很合时机(楼市目前正好处境不佳),也算是补了一门早晚要补的课。而且,今后保障房和商品房两条腿走路的现实,将逼迫商品房市场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远一点来看也未必是件坏事。
不过,本周我最想讲的还是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广州二手楼市究竟冷不冷”。对此,有主管人士以最近几个月广州中介经营机构数量没有太大变化为依据,认为二手楼市已经不大冷了。我认为,这个推论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可能不够严谨。
首先,以市场成交量来看,综观今年以来各个月份的二手住宅成交量,只有1月份和6月份、7月份达到40多万平方米,多数月份是3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2003年的成交水平,而今天由于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城市人口的增长,无论是居民的购买力还是需求量都较当初有了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成交量说是市场调整阶段观望气氛下的自然表现无可厚非,但说不太冷恐怕就不大恰当了。
其次,以中介机构的数量来看,2003年广州中介公司的数量是903家,尽管不知道中介所透露的目前1472家的中介机构数量是否等同于中介公司,但是至少分行的数量应该是远远大于还未大举扩张的当年的,如此一比较僧多粥少的现实同样很严峻,所以于行业而言也不能不说确实有点冷。至于近两个月中介机构数量未见大的变化,也许更多地应该理解成为行业一种希望能够度过现阶段难关的坚持。
所以,我们在相信市场高低起伏是常态的同时,也要慎重看待居民购房意愿再创新低的现实,清晰的判断于市场于行业都有好处。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对于建立住房的梯度消费,稳定楼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当前就业形势不稳的经济环境下,地产中介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对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有重要的作用。国务院新七条里面再次强调“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同样的表述我们在当初的“国六条”、“国八条”也有看到,中介企业殷切地期盼文件精神能够落到实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