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广州将在近期实行二手房资金第三方监管,这在深圳中天置业卷款风波未了的当下多少有防患于未然的味道,若能尽早实施也定是广大市民的福音。但是,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实则麻烦,必须由政府牵头,商业银行和地产中介配合,还要保障二手房买卖双方的利益,五个方面的支持都必不可少,勉力推行只会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实质上,包括深圳在内,第三方监管的说法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流传了整整一年,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城市鲜有见到,这也证明了相关规定实施起来的复杂程度。
在现时的交易模式中,二手房资金的安全有赖于买家、卖家和中介三方对契约的遵守,其中中介的角色尤为重要。作为居间人,中介掌握着买卖双方的信息,并且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这远非信息相互不透明、对专业知识了解有限的普通买家、卖家可比。同时,由于买卖双方在利益关系下所产生的天然的不信任感,又赋予了中介更多的信任筹码。可以说,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中介始终掌握着一定的主动权,而忠于职守的中介也定会把交易风险降到最低。可问题是:万一碰上了利益熏心的黑中介呢?为什么要实行第三方监管也正体现在这里,既然中介有可能不可靠,把房款放到银行总可以让人放心了吧。
作为中介公司,除了少数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之外,对第三方监管应该说基本都会持欢迎态度。屡次出现的中介“卷款潜逃”、“挪用资金”的丑闻,已经让这个行业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社会普遍的不信任感是中介开展业务的一大掣肘。如果能够凭借外力,让大家对二手房交易更加放心,中介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的居间服务角色,对各方都有好处。但是,包括中介在内的各方对第三方监管也并非没有任何疑问和担忧,其中最为关心的就是因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由谁承担以及二手房交易的流程会不会因此变长。费用问题直接关乎各方的利益,过高对于买卖双方很难接受,过低又会挫伤银行的积极性,处理不好实施就会很困难。另外,由于过楼款多了一道门槛,第三方的出现会否降低二手房交易的效率同样是大家所担心的。解决了这两个核心问题,第三方监管体系的建立也就呼之欲出了。
总之,第三方监管目前还是空中楼阁,看上去很美,距离真正实施还有很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