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羽毛球比赛的旧赛制(发球直接得分制)多过新赛制(直接得分制),因为前者因为有更多的回合也就有了更多戏剧性的空间。
上周日和小范搭档在小区球场打男双,采用旧赛制。面对本来比我们实力稍逊的对手,一不注意我们居然4:14落后,而且其中一个对手还是自己特别不喜欢的家伙,十分光火。面对得意洋洋的对手,背水一战的我和小范别无他途,完全抛开了患得患失的包袱,打得坚决果断,让措不及防的对手连丢几分,两个换发下来比分变成了9:14。
迟迟拿不下比赛的对手这个时候开始着急了,不再有和我们周旋的耐心,而斗志高昂的我们也及时发现了对方前后战位时肋部的空档,反攻的号角就此吹响。果然,在再次破掉对方的两轮发球权之后,用一个漂亮的杀球将比分追到了14:14,平了。杀球得手后,激动的我忍不住大喝一声,引来周围观众一片诧异的目光。
对方显然没有经历过这种局面,结果连在加多少分的问题上都出现了分歧,年纪大一点的对手首先提出加三分,但是年轻一点的对手又随即坚持只加一分,他显然想用这个方法来让我们的心理紧张而失误,并借此挽回一点面子。
关键的一刻终于来临,手握第二发球的我网着球网没有紧张却有着按耐不住的兴奋,结果果然如对手所料出现了失误,发球下网了。
小范和我相互拍了拍手。压力再一次回到我们这边。
难道就这样功亏一溃吗?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对方一发,我抢网下压对方左半场,对方起右侧后场高球,小范回拉其右后场,对方回球质量不高,我强攻中路,得手;对方二发,小范再次漂亮地抓住其战位问题勾了一个肋部,对方两个人都楞在自己的位置,破发成功。
局势终于重新被我们控制。
至此,我和小范最后的击掌相庆已经毫无悬念。
回想起来,这次能够起死回生,第一得益于旧赛制,第二是因为有永不放弃的斗志,第三是能够根据对方的特点适时调整打法。我尤其满意的是第三点,这种应变能力正是自己以前所缺乏的,值得好好发扬。
算起来,我已经是第二次经历这样的大逆转了,上一次是在2004年的时候在体育中心和小谢(也是个喜欢杀球的主)以2:14落后扳回。不过,那一次完全是靠两个人稳定而凶猛的进攻把对手打蒙的,技战术含量显然没有这次那么高。
只要方法对头,经典,也是可以重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