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豹女孩”尹杭 荒野青春随心走

(2014-11-21 10:31:50)
标签:

雪豹

雪境

牧民

三江源

家畜

分类: 传媒时代
本报记者 张一诺

  30岁的尹杭是位地道的北京姑娘。不过她“不爱繁华爱荒野”,从大学毕业起便加入生态保护公益组织自然之友,随后又加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雪豹保护项目,常年在辽阔偏远的三江源地区进行雪豹调查,并成功探索出解决村落中“人兽冲突”的可行之道。
  2014年8月,尹杭又成立了青海省雪境生态宣传教育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雪境”),希望通过支持本地人开展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在雪山生态系统生活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提起雪豹就兴奋、觉得每天挤地铁比在三江源生活更“艰苦”的尹杭,因此被人们称为“雪豹女孩”。在接受《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时,尹杭的脸上总有微笑,浑身洋溢着乐观、阳光、豁达的气息。这让人们相信,荒野青春无限可能,随心而行更多精彩!

  梦中与雪豹对视,尹杭心中最美的缘
  尹杭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小学时,她无意间看到一部纪录片,里面有个短头发、穿迷彩服的大姐姐,抱着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宝宝。“有一天我也要这样!”尹杭说,这话家里人都还记得。
  2009年,尹杭走进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她的“老板”,就是当年电视上抱大熊猫的女孩——现在的大熊猫保护专家吕植。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尹杭,本科专业为生态学。儿时的爱好、专业的基础、人生的舞台,“绿色”,始终是她头上的那道追光。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会做同样的梦。梦中,我第一次见到的那只可爱小雪豹从一块石头上跳起来,回头看着我。那是一个温柔的夜晚,天上有一轮美丽的月亮……”
  雪豹难得一见,而尹杭在短短几年内,就与雪豹“邂逅”4次。这是她至今都非常骄傲的事情,也是她认定的与雪豹的缘分。
  2010年,尹杭第一次赴三江源野外考察。那次,她跟随项目团队进入青海玉树的囊谦、治多地区进行调研。一夜大雪过后,项目团队按计划分成两个小组,出发寻找雪豹的痕迹。
  尹杭所在的一组没有搜寻到雪豹痕迹,正打算往回返时,收到了另外一组送来的信息,说沿着雪豹脚印找到了它栖息的山洞。得知消息后,尹杭和同伴马上掉头,驶向雪豹所在地,花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洞口。
  到了窄小的雪豹洞口,尹杭把头挤了进去,调整了下手电筒:雪豹侧身躺在角落里,通体蓬松的灰白色皮毛上散布着圆环状的黑色花纹,随着呼吸有节律地起伏着。
  “雪豹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当时我一点都不害怕,心里都是满满的激动!”尹杭说,“与雪豹的近距离接触,是对我从事保护雪豹工作最大的鼓励!”
  这次之后,以为再难见到雪豹的尹杭,又有3次机会望见雪豹的身影。但是离雪豹如此之近的一回,仅此而已。

  建立“家畜保险基金”,缓解当地“人兽冲突”
  在大学期间,尹杭就积极投身到各类生态考察中去。每周末在北京举办的“城市乐水行”活动,她坚持参与半年之久,一次都没落下过。暑假,她又去大熊猫栖息地,捡拾大熊猫粪便进行研究……“只有在大自然中,我才能更好地释放自己。”
  在尹杭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她也了解了怎样运作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活动项目。这让尹杭对大自然除去情感上的热爱,更上升到理智思考如何保护它的高度。
  从2009年加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雪豹保护项目,连续5年来,每年尹杭都要在三江源地区待上七八个月。她直言,自己没有“高原反应”,在三江源的生活,也是简单而有规律的,因此,她不认为在“雪域圣境”工作有多艰辛,相反,她觉得北京的快节奏和人山人海,更让她不适应。
  在三江源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尹杭开始为那里不断加剧的“人兽冲突”感到深深的忧虑。
  “近些年来,当地人与雪豹、棕熊等物种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前紧张。曾经,牧民发现雪豹等生灵伤害了自己的家畜,会以为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才被上天惩罚,而现在很多牧民则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是‘国家的’,不再是与自己共存的伙伴,也有过对肇事野生动物进行报复性猎杀的现象发生。”
  此外,随着牛羊价格的不断上涨,牧民们也越来越现实,对于猛兽伤害家畜的行为,愈加不能忍受。
  2012年,《青海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开始实施。《办法》规定,野生动物肇事造成损失后,省级财政负担50%,州(地、市)、县级财政各负担25%。
  对此,尹杭表示,因为三江源地区距离西宁等大城市路程遥远,若非重大情况,来现场确定损失十分不便。“很可能确定损失的人来了,牛也被雪豹吃完了。”
  于是,从2011年起,尹杭所在的雪豹保护项目开始在囊谦县的雪豹栖息地——前多村,与囊谦县林业局、当地寺庙以及牧民,联合开展“家畜保险基金”的尝试。
  简要而言,就是通过让当地牧民给牛羊买保险的方式建立社区基金,由社区基金来部分补偿老百姓由于野生动物吃家畜带来的损失。
  3年的数据显示,保险补偿的金额和牧户损失的牛羊数量逐年减少。这与保险赔付的前提——要求牧民主动看管好自己的牛羊有关。在这一机制下,牧民们甚至想出了联户放牧的办法。
  经过3年的探索,保险金也进入了良性运作:
  第一年,囊谦县林业局、当地寺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投入4.1万元,加上牧民保费每头2元的投入,总计建立了4.5万多元的保险基金。
  第二年,牧民的保费升高为每头3元,保费和剩余的基金总计2.4万多元。然后,这笔钱经全村同意,全部贷款给一位村民,年利息为15%。
  第三年,囊谦县林业局等共同再投入3万元,和剩余基金、新一年保费总计5万元。其中,剩余基金贷款给村里的人,年利息为20%。
  由此可知,在损失不过多增加的情况下,村基金贷款的利息可以支付投保村民的年损失以及其他一些费用。
  前多村30多户牧民的保险基金案例成功后,尹杭希望可以尝试拥有几百户牧民的乡级保险基金案例。

  “有时候人真的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跳出那份舒服才能成长”
  今年,尹杭迎来了她的30岁。而立之年,尹杭的目光掠过雪豹跳跃时那优美的弧度,开始投向更深远的未来。这一年,雪境通过尹杭的努力诞生了。
  雪境致力于在我国西部进行本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研究保护,虽然“出生”仅仅只有几个月,但是已有“人兽关系”中流浪藏狗的研究实践、民间数据库项目中的乡土绘本和“脚步”演讲分享等3个项目开始实施。
  目前,大量存在并不断增加中的流浪狗可能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牧民家畜损失的另一元凶。同时,藏区流浪狗造成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捕食家畜、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尹杭已经看到了由牧民拍摄的藏狗抢夺雪豹食物并驱赶雪豹的画面。找到让当地人可接受的流浪狗控制方式,将是雪境未来的工作重点。
  乡土绘本项目,将通过编辑雪山物种季节历绘本的方式,展现雪山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人文价值,通过“众筹”等方式,链接公众和雪山下的学校,实现“乡土绘本”的在地教育。
  “脚步”演讲分享则汇集分散在各地开展保护工作的年轻人一同交流、成长,最终搭建一个保护知识分享的平台。
  很多朋友对尹杭不解:相关工作时间长了,可以换一个机构或者找个更大的平台来继续做事,为什么要做一个新机构?
  “大概因为我喜欢‘折腾’。对于我,从一个物种保护的社区工作者,从一个环境保护项目的工作人员,从一个开展在地调查的研究人员,怎么才能突破自我?也许没有比保护领域的公益创业来得更合适了。”
  由于雪境刚刚成立,尹杭坦言,找到项目资金是最棘手的难题。但让她尤为感动的是,雪境的其他几位创业伙伴,都能以志愿者的心态来做事,不计较自己一时的利益得失,踏踏实实地把项目进行下去。
  这或许正如尹杭所言:“有时候人真的需要对自己狠一点,跳出那份舒服才能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