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动物植物10件大事

(2012-12-25 15:25:17)
标签:

最大规模

管理机构

生活环境

手册

大会

杂谈

分类: 传媒时代
2012年,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这是我国乃至世界政坛上的一件大事。
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树立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里程碑,开辟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赋予了我国林业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精神让全国务林人无比振奋!2013年,人们充满绿色期待!
回顾2012年,我国自然保护领域成就众多。盘点动物植物10件大事,是对过去一年所走道路的剖析,更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努力方向的进一步明确。
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机器”,沿着辛勤走过的足迹,梳理2012动物植物10件大事。

1. 我国首只系统野化培训大熊猫放归自然
2012年10月11日,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在雅安市石棉县举行大熊猫放归自然活动。我国第一只经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被放归到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早日实现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国家林业局组织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将自然环境中产下的大熊猫幼仔随母同训的系统性野化训练方法,使野化培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淘淘”就是采用新方法培训出的第一只人工繁育大熊猫。

2. 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启动
2012年4月24日,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启动,计划在5年内调查313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范围包括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中国内地区域的各行政区。
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一般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对象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列的野生植物,分布范围狭窄、野外种群数量少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发利用过度、资源匮乏的野生植物物种,及新发现的野生植物种等。

3.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有了科学“尺子”
2012年3月,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为行业管理部门和基层保护管理机构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提供了一把科学的“尺子”。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可监测、可报告、可操作,内容包括湿地健康、功能、价值3个与我国湿地现状相适应的方面,并编制了配套的指标测量技术手册。
专家认为,《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定量监测评价领域的空白,适用于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快速评价,能够使我国更好地履行《湿地公约》等国际相关公约,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4.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规划实施
2012年4月24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启动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工程将对我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为期5年的拯救保护行动。
为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近日联合印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规划》涉及120个物种,其中近32%的物种濒临灭绝。《规划》的实施或将加强对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推动和带动野生植物保护工作。

5. 4匹新疆普氏野马赴蒙古国定居
2012年5月21日,4匹健壮的新疆普氏野马种源马从距乌鲁木齐180公里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乘着大卡车,经过新疆塔克什肯口岸,去蒙古国安家落户。这是野马重引入以来我国首次向外国输出野马种源。
此次野马种源输出活动,对于改善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其遗传多样性,改善小种群近亲繁殖造成的种群退化,促进种群优化,提高野马繁殖、成活率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通过加强国际间种源交换,有效增进野马繁殖和野化的国际合作,促进野马野外种群恢复,有助于维护全球生物物种多样性。

6. 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西南监测中心成立
2012年3月23日,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西南监测中心在云南昆明举行揭牌仪式。依托昆明勘察设计院成立的监测中心,是国家林业局在这一领域的全国首个区域监测中心。
西南地区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监测中心的成立,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专业监测、科学决策适应性管理的新起点,对于提高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保护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和积极影响。

7. 21匹普氏野马和4峰野骆驼放归自然
2012年9月6日,21匹普氏野马和4峰野骆驼冲出围栏,奔向甘肃省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甘肃自2010年首次放归7匹普氏野马后,普氏野马再次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野骆驼则是全国首次野外试验性放归。
据悉,为实施“野马返乡”计划,2010年9月25日,国家林业局在西湖自然保护区试验性放归人工繁育的7匹普氏野马。2012年7月29日,一匹野马在野外成功分娩,产下一雄性幼体小野马“烈火”。
从目前情况看,小野马已完全适应了保护区的生活环境。“烈火”的茁壮成长,标志着甘肃普氏野马野外放归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8. 我国加入《湿地公约》20周年
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把保护湿地作为对维护地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项庄严承诺,从此掀开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的新篇章。
2012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第20个年头。20年来,我国积极履行有关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国际义务,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局部地区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9. IUCN亚洲兰花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成立
2012年11月20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兰花专家组亚洲委员会办公室在深圳举行成立大会,同时正式开展工作。
IUCN亚洲兰花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在我国设立,表明这一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对我国政府在兰科植物保护和研究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将为亚洲兰花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交流平台,也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形象以及兰科植物保护和研究水平。

10. 四川成都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行动
2012年1月11日,四川成都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工作正式启动。“星蓉”、“星雅”、“功仔”、“迎迎”、“芝芝”和“琪琪”6只大熊猫入驻“熊猫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它们将在这里接受严格的过渡性野化训练,并最终回归自然。
完全建成后的“熊猫谷”将放养30只-40只大熊猫及一定数量的伴生动物。首批入驻的这6只大熊猫是经过近一年时间,从谱系、健康、遗传、性别配比等多方面进行严格观察,最终从现有的108只大熊猫中筛选出来的。
此次启动的大熊猫野化放归行动是目前最大规模的大熊猫野化放归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