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年

标签:
家庭婚姻家务目送京味儿北京杂谈 |
分类: 纯度灵色 |
http://s1/middle/474d230ct8de60534a520&690
2007.8.16-2010.8.16,3年,在北京。
有时候我会想起《蜗居》中海萍的话,也会想,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自己是不是愿意和我的他去我的家乡或他的家乡定居,找一份稳定又不用奔波的工作,用足够支付得起的钱买一两套大大的房子,不用因为还不完的房贷、车贷而节制购物的欲望。平时工作累了,就去父母家蹭饭;周末的时候,就开着车去郊外爬爬山或者看看海。
初来北京的时候,现实远没有这么残酷。虽然那时的房子1万一平,但现在均价已涨到2万1。那个时候西单的东西没有现在这么贵,能买到500块的皮夹克和200块的裙子;现在好像随便买件T恤就要300块以上。07年的秋天和08年的春天我们经常去公园,香山、天坛、朝阳公园,现在假期就是睡觉、看书,因为总是觉得有些疲惫……
在北京的3年,经历了百年的奥运,60周年的国庆。奥运会开幕式的当晚,我躺在招待所的床上看着电视,伴随着电视上的烟花是窗外一闪一闪的红光,那一刻,如梦幻般有些陶醉。
3年前,北京只有泛泛的“北漂”;如今,“蚁族”已经被细分出来。虽然我并不完全符合“蚁族”的条件,但还是有很多共通的感触:未来的道路,什么时候才能清晰地属于自己……
今年此时,爸妈一起来到北京的家中。帮我整理房间、调节饮食。看着过着过着就被我弄乱了的房间,在妈妈手下一点点回归井井有条,真的觉得会收拾家务也是一种魅力。可是,我总是不情愿把太多的时间放在收拾家务上。倒不完全是因为懒惰,更多的是一种困惑。
对此,我同意西蒙那波伏娃的观点,做家务其实是一种远离社会的活动,并且太过于内在。辛苦做出的美食是为了被吃掉,清洁房间也仅仅是归置混乱而不能有所创造。家务是必须做的,做得好也是应该的,却不能得到社会上真正的承认。
我总觉得,趁着年轻,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丰富与充实生命上。比如看书,比如旅游,比如尝试新事物,而不是天天和刷碗布与拖布打交道。
每当家务劳动占用我太多时间时,心里就会很急躁。觉得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浪费掉。
我承认干净整洁的家看上去更赏心悦目,但是,我还是不甘心,并且不能确定,纠缠于无休无止的家务是否就是今后的命运?这真的是生活的常态吗?还是人们由于习惯而固定下来的模式?打破它,真的会不好吗?难道不会有更多的乐趣?
因为这样的困惑与矛盾,对于未来的美好生活,竟然也慢慢减淡了憧憬。
前一段日子读龙应台的《目送》,这是一本我只看过一句话就决定买下来的书,就是那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是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生活中不能除了工作就是恋爱,责任,已经开始在我心里蔓延,并且越来越重。
每当现在有学弟学妹问我,今后的择业与发展——他们之所以选择与我交流,大多是因为想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我总会理解地微笑,然后真诚地告诉他/她:其实有时候,在父母所在的小城市留下,该上班上班,该生孩子生孩子,然后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陪着父母一天天老去,也是一种幸福。
虽然这样的幸福有点简单,会让人以为单调;这样的日子太多太容易,会让人难以珍惜。但或许在接近中年的时刻,不会背负太多的压力。
距离,其实很是问题。
有时候,我也会想象父母老了的时刻。但我知道,只要他们一天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就一天不会来北京给我“添麻烦”。上周,我陪妈妈去医院打针,看到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来看病,我就想到,我不在家的日子里,他们是不是也会这般地相依为命,然后在电话里告诉我,一切都挺好。
想到这些的时候,难免伤感,倒也不会太悲观。因为我知道,该面对的总要面对。开始深刻认识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自以为是,有时候,还多少有一点强自说愁。
原来,现在的每一天,其实都是最美好的时光。爸妈还可以给自己带来帮助,也没有孩子让自己操心,身体绝大多数时刻都在良好运行,工作上虽不成熟却因为年轻而被寄予希望。
是不是真的终于有一天,要一点属于自我的时间都没有,要懂得修马桶的原理(即使不自己修,也要能够分辨出修理工是否打算蒙混过关),要年老体衰,只能依靠所谓的经验和单位里的年轻人竞争?
当然也许不会那么悲惨,无论男人女人,我相信40岁一样可以花开正好。可是花能不能开,正取决于现在的每一分钟,脚下迈出的每一步。
所以我应该感谢这个城市。3年时间,绝对学到待在家里6年才能学到的东西。工作之余,要自己交水电费;自己做饭洗衣;哪里出了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因此,拥有了更稳定的坚强、乐观、平和的心态。
还是会很自豪。年节回家的时刻,带着北京的特产和到各地出差时的礼品,和家人一起分享。一时间,感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北京还是很美,走在大街小巷,很容易就会融合到京味儿之中。但是,我也知道自己永远都不会是北京人,即使有一天我有了北京户口,也什么都不能代表。
北京留下了我们最多美丽的回忆。其实每一个城市都一样,每天早上被阳光普照,也永远有着独自黑暗的角落。读一座城,要用心去读;有爱的地方,城就是美的;如果爱走了,城也就特别的荒芜。
北京三年,就写到这儿了。我知道未来还有太多的挑战,我知道生活离安逸还很遥远,我知道不努力一切都会失去,我知道我无法避免只勇往直前不厌倦。
但是,人生就是如此吧。很多很多人都说,苦辣酸甜要全尝遍。我不再那么自信地说,只要努力,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后来总是越来越好。我开始觉得,能直面人生可能遇到的种种,并且尽最大的能力去承担,就是好样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58ZHE1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