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哀歌”成“挽歌”

标签:
哀歌挽歌野生动物王培文化 |
分类: 传媒时代 |
莫让“哀歌”成“挽歌”
http://s14/middle/474d230ct85317def820d&690
王培,一个美丽温婉的女孩,却在看到众多动物受到伤害时挺身而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自由繁衍、快乐生息,为了帮助动物朋友们提高福祉、增加利益,她以瘦小的身、勇敢的心挡在了它们的前面。
然而,许是造物弄人,许是太过锐利太易折伤。王培,在她最美好的年华与人世匆匆说了再见,永远离开了爱她的亲人、支持她的朋友、同道相谋的“战友”以及她无一刻不萦念的动物们……
《追求无残酷的文化》这本书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而生。这本书的编者之一莽萍在《编者的话》中写道:“这本书原是为纪念一位坚决离去的朋友王培而编的文集。”
然而,在编辑的过程中,对于朋友的追忆与怀念幻化为催人奋斗的号角,“这本集子扩大成为今日中国人面对日益严重的动物剥削所作出的回应。”于是,“倾听动物的哀歌”这几个一顿一泪的字赫然印上了书籍的封面。
——或许也因为,当人类无闻于动物的哀歌,总有一天,在动物的挽歌唱响之后,永远响彻于宇宙的,将是人类为自己所作、所谱、所唱的灭亡之歌!
读过这本书,你会明白,这不是危言耸听。
这本书中收录的,有今天人们关于当下动物问题的思考,也有近些年来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改善动物福利等所作的努力。“所倡导的,是一种去除残酷的文化,……本质在于,以不忍之心对待世间大小动物、包括人,以善良温和的态度处理世间事务。”
从动物出发,放眼社会与自然。“真正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社会,而一个社会的野蛮性也往往表现在不以残酷对待动物为耻。实际上,对动物的暴虐和残酷剥削,不仅显示出人对‘他者(包括自然)’的漠不关心,也常常显示在人对人的态度上。”
警钟敲响,振聋发聩。接下来要做的,是我辈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该书最主要的两部分主题:“起而奋斗”与“努力与变革”。
面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野生动物生存艰难、濒危物种日益增多的现状,编者认为,“过一种新的与无残酷文化相对应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例如,不用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少吃肉、不去海洋馆观看海洋动物表演等。然后由个人扩展至社会、国家,选择建设富人道而少残酷性的文化。
总之,未来国人的生存环境与动物的境况如何,全看我们今天如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