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7月30日 欣访 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

标签:
人文曹雪芹纪念馆this瓦灶绳床黄叶村旅游 |
分类: 红楼人生 |
曹雪芹纪念馆前周汝昌书写的敦诚致曹雪芹的词。
我爱读《红楼梦》,我也喜爱曹雪芹。与读《红楼梦》同时进行的,是我也读曹雪芹的平生。于我而言,《红楼梦》与曹雪芹本就是一体,宝玉的身上,带着雪芹的烙印。
黄叶村。
喜爱曹雪芹,不止是因为他写出了这本让无数人咏叹不已的奇书,而是喜爱他的善良,喜爱他的才华,喜爱他待人真诚平等、不媚上欺下,喜爱他的辩才与狂傲。
茅椽蓬牗,瓦灶绳床。
与宝玉相比,我想曹雪芹无疑是更为优秀和可以接近的人物,他不仅仅是裙钗女儿的知己,也是真男人们可以结交付心的师友。
曹雪芹纪念馆。
比之《红楼梦》的悲剧,我却觉得曹雪芹的一生更令人扼腕叹息。他不是无才补天,而是怀才不遇;他不是无法通达,而是难以忍受炎凉人世。如果说,宝玉的出家、黛玉的仙逝带有曹雪芹的宿命的话,那么曹雪芹死后被朋友葬在了专埋鳏寡孤独的乱坟岗子上,则更带有美玉陷泥沟的悲哀。何况,这是在一个本应合家团圆万户灯火的除夕之夜,是在曹雪芹接连失去自己的父亲与儿子等至亲后。
曹雪芹纪念馆内曹雪芹塑像。
曹雪芹曾在西山脚下的黄叶村著书,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也留下了泪逝书未竟、百年谈不尽的《红楼梦》。在知道这一事实后,我便渴望可以去西山脚下走一走,看一看,凭吊堪称伟大的曹雪芹。如今,这一小小心愿终于实现。
曹雪芹纪念馆。
与北京植物园其他景点相比,来参观曹雪芹纪念馆的游客是最多的。我常常想,如果曹雪芹地下有知,看到数以亿万计“红学”“曹学”爱好者,该会感到欣慰了吧?而如果我们可以将古人的生命恢复,那么人们会不会无比踊跃地为曹雪芹筹集善款,帮助他将《红楼梦》写完?但是,在写完之后,是不是网络上也会出现层出不穷、波涛汹涌的抨击与谩骂?——古今同一理啊!
愤世写群芳。
很喜欢京剧《曹雪芹》的片尾曲,词曲都爱。“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魄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这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红楼梦》走向世界示意图。
一世的繁华与聪明,向谁倾诉?人在社会上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被人欣赏。因为不被欣赏,所以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所以只能凄凄惶惶看着至爱的生命无奈地离自己而去,只能郁郁寡欢孤独终老死不瞑目……这一腔悲凉,堆积了多少精神创伤!
黄叶村。
《红楼梦》不是最大的悲剧,曹雪芹才是最大的悲剧。这悲剧,会让人看破,也会让人在看破之后依然怅惘悲伤。
石上松。一株有600多年的柏树生于罅隙中,民间称“石上松”。相传曹雪芹为柏树的顽强精神所折服,由此产生了“木石前盟”故事的灵感。
让我用那首曲词结束这篇文章:“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魄,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元宝石。形状与元宝类似,据说青埂峰下女娲所炼无才补天的顽石即是由此想象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