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励志济南二中高考家教校园 |
分类: 满纸流香 |
“我的高考故事”征文
人生能有几回搏
我的高考是在2004年的夏天。那时候高考日期刚刚从7月调整到6月。还记得那时的报纸广泛宣传“再没有黑色7月”,只有我们这些应届考生冷笑,“那也不过变成黑色的6月。”
高考那天
我们是有福气的。济南是著名的火炉城市,一到夏天,仿佛天与地同时着了火,阳光特别的毒辣,而且不会有一丝风。可是高考那两天,天气不是特别炎热,有一天还下了雨。当时我正在答卷子,做得十分专心,可是一抬胳膊发现卷子湿了,外面已是倾盆雨。
高考的考场是随机安排的,我一心盼望可以在母校考,诸多方便,但是却被分到了济南二中。当时济南二中就在泉城广场附近,外面鼓乐喧天,也不知是庆典还是结婚,我只能尽力充耳不闻。
考完最后一科后,我还是忍不住地想对题。不过同学们都比我想得开,没人肯和我对题。因为一切都结束了。我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狂喜,很平静,或者还有点惆怅,忙忙碌碌的三年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句号,不知道自己到底发挥得如何,以后的命运又将带我到哪里去?
高考过后的岁月,行动虽然极其放松,但心里仍感觉有什么东西不踏实,成绩不出来,到底意难平。
冬天里的家教
我一直以为请家教是件丢人的事,我宁肯选择自学。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我的数学成绩明显在拖我的后腿,有一次竟然只考了一半的分。班主任终于忍无可忍,威逼利诱地让我找一个家教。
家教老师是班主任给我选的,也是我们班很多同学的家教老师。那时的家教费用是50元一节课,我们装在信封里,老师很含蓄地收下。——及至现在看见北京的孩子学奥数、英语,动辄上千,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真觉得经济在腾飞、时代在变化。
那是高考之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我们在老师原来的宿舍里补课。屋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古旧的木头桌椅。宿舍位于一个小胡同里,很窄很暗,每次我和同学都要费很大力才把自行车摆好。
有一次老师有事晚来,我和一个女生聊天等老师,说着说着就讲到了鬼故事。突然那个女生不说话了,这时灯光一闪,她的脸色变得煞白,吓得我一声尖叫……
那个时候还有好几个战友吧,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们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高考过后的一些事
我是从高考之后开始化妆的。因为拍毕业照时偶然的化妆使我抬上去了就下不来。高考后我和姚鲁、李婧照大头贴、逛街、串门,把曾经因为繁忙的学习而压抑的友情淋漓尽致发挥了一回。——工作了之后才发现,真正压抑友情的,是从今分两地,各自过生活。
那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那些厚厚的大部头是我读书时期最奢侈的梦。还记得特意买了《源氏物语》,就因为有评论说那是“日本的《红楼梦》”,才发现,这将是最糟糕版本的《红楼梦》。
闲暇的日子里,我将往日的书本笔记一一整理,那些用荧光笔描了一遍又一遍的文科书,那些粘满了黄色便利贴和各种颜色记号的数学题,每一份都是曾经的心血。我一直没舍得扔。
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6/02/04/1139054723.gif
关于高考,确实有些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一旦开始回忆,才发现这段历史能连接起很多东西。比如高考前我们在校服上互相签名留念,比如爸妈说不在意但是早上居然炒了两个菜(一般早餐比较简单),比如我们如祥林嫂般在备考的日子里念念叨叨“等高考完了以后……”,比如那一年几乎在全班发起的“拍摄大头贴狂潮”……
原来自己也一路这样走过,为了成绩哭或者笑,为了名次斤斤计较,不和班里学习好但自私不给我们讲题的同学要好,买来那些起着无比讽刺意味名字的习题例如《高考状元路》。
我不想在文章的结尾抒发怎样的感慨,因为这段记忆将随着我们人生的不断丰盈而具有不同的意义。想起2005年的时候我在威海读大学,高考那天去市中心逛街,看到威海一中穿着校服高考的孩子,心里觉得已是遥远。现在的日期已随着编辑版面而活动,我只知道8号那天要把稿子传给主任、9号要等着版面的签发,偶然浏览新闻,才发觉又是一年高考时。
最后,用高中时期我并不喜欢的数学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人生能有几回搏!”真正希望今天的考生们能够拿到一个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成绩,也希望每个人在无处不在的人生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我的高考故事”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