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物流”就在你身边
方田
近日,某知名公司内部版的“山寨版物流振兴规划”正盛传于网络。方田先生几经搜索才得知,原来系该企业针对《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全文公布。也制定了九大主要发展规划,于是,也被冠之以“山寨版物流振兴规划”之名,可见“山寨文化”渗透物流行业之深入。
而有媒体曾经报道了这样的“山寨物流”,有物流企业那里客户的货物后,连人带货都失踪,甚至连电话都打不通。也有“山寨快递”送货到客户手上后,客户签单即开跑,客户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空空如也,或置一两砖头,而客户真正寄送的东西已经被“山贼”了。
当然,这些都是框蒙拐骗的下三滥行为,属于违法勾当,是物流行业的害虫。但若是仔细观察,即便是正儿八经的物流企业里头,其实也藏着不少“山寨物流”的行头。
譬如说,最常见的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在邮电局里头,一些身着各种知名快递企业的员工,正在邮局办理快递业务。其实,这算得上是快递行业的潜规则之一了,一些寄往边远地区的货物,物流企业自己寄送,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让邮政快递去寄送,赚钱又省事(国家相关规定快递需在7天内到达)。而更多的是,快递企业揽货之后,都外包给运输车队(或长途客车),本身并无异地运输车辆。其实,这也是一种山寨物流。
快递如此,运输行业更是如此,运输行业最基本的“山寨模式”,便是“入伙梁山”。近日,一位毕业生托我在物流行业找份工作,我查阅厦门的物流企业的招聘信息时,竟有公然在招聘网站上写“欢迎新车入股”的广告,如此公然招兵买马,其实也是一种山寨物流。货代挂靠企业、车辆挂靠企业,都可算是“山寨物流”的表现形式。
运输企业如此,物流企业就更多“山寨”了。当然,山寨物流讲的是山寨文化,而山寨文化就是讲“占山为王”。即“先揽货,再外包”,说起来正儿八经的,这不就是那些所谓“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吗?其实,这些也算得是“山寨物流”的一种模式。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会有厂家在抱怨,将物流外包的物流企业后,才发现原来物流企业也是“包工头”。
总而言之,山寨物流也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具有社会普遍性。现如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培育出了一个极大的物流市场,创造出极大的物流需求。而当下,我国许多传统物流企业正向正规的现代物理企业转型,许多先进物流理念尚未完全普及,也就给“山寨物流”找到了市场空间。而转型期的物流市场鱼龙混杂,也创造出了许多“可乘之机”,这也是“山寨物流”泛滥的原因。
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已成为许多物流企业的服务理念;而山寨物流则称“没有最好,只有更像”,只要“很像”正规的现代物流企业即可。不是吗?许多原本粗糙的运输车队,牌子一挂,就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许多“单飞”的业务员,找张办公桌电话一接,就可以做“国际货代”了。
方田先生认为,山寨物流大行其道,更多的是与当前社会的人文价值取向有关。然而,社会是个大课题,这显然不是物流业的“规律法规”所能规限得到的。除了待于物流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提升之外,还需广大客户(国民)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
五柳纪元26年4月3日
早10点半到11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