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闲云野鸦
闲云野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78
  • 关注人气:2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郎咸平错在哪里?

(2013-12-05 20:46:19)
标签:

郎咸平

全民腐败

国考

杂谈

分类: 杂谈时评

关于“国考”的三个认识误区

每年“国考”总会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今年也不例外。2014年“国考”于 1127日举行,据统计,实际参考人数为111.95万人,如果算上40万弃考的考生,报名人数高达152万人,连续六年破百万。对此,经济学家郎咸平大发感慨,认为“如果众多青年人选择这条道路,那么这是全民腐败的先兆!”

将考取国家公务员与全民腐败挂钩,我以为郎咸平过于杞人忧天了。国家公务员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古今中外历来是群英荟萃的群体。年轻人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其满怀热情投入到为国家、政府、百姓服务的行业之中,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他们要去“全民腐败”。郎咸平作为知名学者,这话说得实在不靠谱!

我以为,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对“国考”存在三个明显的认识误区。

第一个认识误区:参加“国考”的人都怀揣着一个当官梦。事实上,参加“国考”不过是当前就业形势紧张情况下的一种选择,与大学毕业生四处投简历并无二致,区别只是形式更加正规,门槛相对较高而已。超过四分之一的考生轻易弃考,本身就说明很多青年人并未把“国考”当一回事。人们只注意到一些青年人在工作若干年后报名参加国考,却很少有人关注从公务员岗位上辞职的年轻人逐年增加的趋势。公务员职业荣誉感强、收入稳定、有安全感不假,但是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讲,国家机关复杂的人际关系,险恶的官场环境,有限的发展空间,使得大量有才华的学子远离官场。天高任鸟飞,“国考”并不是他们的首选。

第二个认识误区:“国考”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谬以千里。以我的看法,目前国内优秀的人才很少有人考虑进入政府机构。有个朋友在海关做人事工作,他告诉我:近几年考入海关工作的大学生,从生源分布上看,来自全国排名前五十名学校的考生凤毛麟角,主要以二、三流学校的毕业生为主。这与五年前或者十年前,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生纷至沓来的场面是完全不同的。那么,优秀的人才都到哪里去了呢?对需要继续深造的年轻人来讲,随着门槛的降低,出国留学是他们的首选。而对必须要进入社会的青年人来讲,进入跨国公司或者国有垄断企业(如石油、电信等行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也就是说,发展潜力和高收入最具诱惑力。

第三个认识误区:“国考”最终还是要拼爹、拼关系。不可否认,一些官宦人家的子弟靠各种关系进入公务员队伍,并继续利用这些关系寻求发展。但是随着“国考”和录用程序的逐步正规化,暗箱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完全靠拼爹、拼关系进入政府机关非常之难。在我身边,近年参加工作的青年绝大多数没有任何背景,是完全靠个人能力考上来的。去年山东一所普通大学一下子考进来四个学生,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问其原因,原来学校大二开始就辅导“国考”,申论做了几十遍,故而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一路破关斩将考入国家机关。那些抱怨自己没有背景的人,还是踏踏实实勤练内功吧。

   客观来讲,随着国家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发展,公务员队伍管理已逐步走上正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已经成为广大公务员的共识,腐败现象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郎咸平故作惊人之语,是传统的思维定式与对公务员队伍存在偏见的产物。作为知名学者,郎咸平说话欠斟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