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疚一生
(2013-05-10 16:28:05)
标签:
母亲母亲节歉疚情感 |
分类: 五味心情 |
歉疚一生
让我歉疚一生的,无疑是我的母亲。
母亲曾经对我说过:不管你长到多大,只要不结婚,就永远是我的小孩子。那是她为我的婚姻大事着急,而我却毫不领情的时候说的。
1992年12月27日,28岁时我结婚了。母亲终于了却了最大一桩心事。1995年1月25日,春节来临之际,母亲默然离我而去了。那年她才57岁!也就是说,作为她的小孩子,我被她照顾了整整28年。而作为她眼里的成年人,老天给我关心她、照顾她的时间,仅仅两年零一个月。
细想起来,我对父母的关心,是从母亲过世前后开始的。父亲爱抽烟、喝酒,我多年苦劝无效,又要防止他去购买劣质烟酒,只好遍寻各地的名烟好酒,以满足他这点嗜好。在我家里,至今还保存着父亲没有喝完的小瓶装竹叶青药酒。父亲老了,尤其是行动不便以后,即便工作再忙,我也要每天抽时间陪他唠几句家常,开几句玩笑。我总觉得,对父亲我做的还像是个儿子,内心常略感欣慰。而对母亲,除了曾经带她四处求医,我竟想不起一件有意识关心过、照顾过她的事情来。
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是我们这个小小家族的骄傲。在我们左邻右舍,一个普通工人家的孩子,当上国家机关干部,那是相当荣耀的。那时的我,的确是信心爆棚,风光无限。凭着自己的努力,年纪轻轻就入党、提干,自认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在同辈人中出类拔萃。我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人,心里总想着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以为“扬名声,显父母”便是最大的孝了。于是在我人生最美好的时日,一心一意地干着我的事业,竟忘却了为母亲做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带她出去旅游,为她置件新衣,陪她拉几句家常,拥着她去散步,为她弄来稀罕的吃食,甚至同她单独的合影都没有留下一张。随着母亲的离去,我突然发现这一切竟然连半点机会都没有了。岂不哀哉!岂不哀哉!
母亲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很穷。上有长兄长姐,下有小弟小妹,母亲是中间一个,从来就不是被关注和关照的人。命运使然,母亲嫁给了父亲,嫁到了令人羡慕的大城市天津。作为家里唯一脱离了“面朝红土背朝天”生活的人,母亲很知足。曾经很多年,母亲没有任何工作,总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很羡慕那些“上班的人”。记得我5、6岁的时候(因家庭条件差,上不起幼儿园),母亲每天都要带着我去厂区边上一个工地去脱土坯,那是棒小伙子都受不了的苦活、累活。母亲在那里挥汗如雨地劳作,我在她身边悠闲自在地玩儿。就这样,等到我上小学的时候,母亲他们终于用土坯建起了一排篮球场大小的厂房,专门生产出口到国外的台虎钳。母亲当上了车工,也成了“上班的人”。从此,就在那大约5、6平米的同一个位置,母亲一直干到退休。
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夸奖女人,这个词对我母亲却一点都不适用。毕竟是小地方出来的,母亲属于比较木讷,比较笨拙的那种女人。别人家的母亲,说话温婉动听,会烙香飘四邻的葱油饼,会炒色香味美的菜肴,会手脚麻利地包粽子,会剪出惟妙惟肖的金鱼、喜鹊。我只记得起母亲常把我脏兮兮的衣服洗干净,然后在灯下唠唠叨叨地打补丁。我只记得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衣很难看,若不是天寒地冻我断然不会穿着。我只记得从小到大,每年腊月的一天清晨,母亲总会在我临出门时拿出两个烫手的煮鸡蛋,提醒我又长了一岁。我还记得我结婚时,母亲脸上洋溢着的泪花和幸福……
我想母亲的内心感觉可能是很幸福的。母亲不懂得清心寡欲,却很容易知足。对她而言,我永远是她的令人羡慕的好儿子。我现在想要给她并且能够给他的,未必是她所想要的。然而对我而言,我却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在母亲刚刚步入晚年的时候,她的儿子竟忘却了人生还有那么重要的事情要做!
不相信有来生,又总是期盼能有来生。倘若有此机会,我定要求上苍让我投生做母亲,而让母亲托生做我的儿子。那样,我便可以像母亲爱我一般,认认真真地用心爱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