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榆荚纷飞时

(2012-04-01 15:06:54)
标签:

清明节

榆钱儿

菜团子

榆柳荫后檐

杂谈

分类: 五味心情

又到榆荚纷飞时

 韩昌黎《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现如今,即便是偏僻一点的小山村,榆荚“漫天作雪飞”的情景也是难得一见了。倒是图书馆旁有一片高大挺拔的杨树林,晚春时节,飞絮漫天,颇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境。每当此时节,便常忆起儿时的榆荚。

 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为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故名榆钱儿。名头很好听,寓意也好,只是这榆树似乎自古就不成材,城里乡间,你永远也见不到如白杨般伟岸的榆钱树。人们在房前屋后种植榆树,也只是为了讨个口彩而已。陶渊明《归园田居》道: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见这榆荚寓意虽好,终究是“无才思”的东西,不似桃李般色香味美,只能躲到不起眼的地方悄然寂寞。于是,我所见到的榆钱树,大多只生长在田间地头、小河沟畔,靠原始本能从土地里汲取点营养,根本谈不上人类的浇灌与呵护。我猜想这榆树很可能不是人类有意种植的,而是“无心插柳”或者是随风飘零的种子孳生而来。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一簇簇淡绿色的榆钱儿,不经意间昂首怒放了。瘦弱的树干树枝,几乎见不到一片绿叶。所见的,唯有密密麻麻挤满树梢的榆钱儿,拥挤着就像生怕赶不上最后一班车的农民。因为生长在偏僻的所在,不必与桃李梨花争春斗艳,也不需文人骚客吟颂赏玩,所以虽然是荒天野地,倒也豪爽得气概不凡。

 少时,适逢文革后期,没有多少学习任务。故每当这个时节,我都要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农村去捋榆钱儿。新生出来的榆钱儿脆甜绵软,清香爽口。爬上 两米高的虬枝,随手捋上一大把,洗也不洗就往嘴里塞,尽情咀嚼那一丝丝的清甜。吃的够了,便将带来的布袋装满,顺便把上衣和裤子口袋也塞得鼓鼓囊囊的。就这样连吃带玩儿,半天光景一晃就过去了。

 那时候,出身农村的妇女大多会用榆钱儿做饭(菜),且各家做法不同。母亲出身农家,不属于心灵手巧之人,只会做那种最普通的菜团子。说来简单,就是将榆钱儿洗净,揉搓一番以后,掺入棒子面和少许白面,再放点盐和五香粉之类的调味,最后捏成菜团子或窝头状,上笼蒸熟即可。因为做法不讲究,菜团子品相很不好看,黑乎乎的还不如金黄色的棒子面窝头。印象里味道似乎很好,如今细想起来似乎又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前年到蓟县农家乐去度周末,点名要吃这口,却终因找不到榆钱儿而作罢。难道这榆钱儿连“荫后檐”的资格都没有了么?

 于是想起了少时的榆钱儿,想起了喷香的菜团子,想起了十七年前早早离我而去的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康菲们的阴谋
后一篇:庐山之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