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北有冯氏
湖北有冯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70
  • 关注人气:3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学者龚鹏程为《楚国往事》作的序

(2009-10-24 21:28:02)
标签:

这类

讲史

则仅就

历史中

有趣的人

与事

摘出讲之

自然

易于动人

杂谈

分类: 书渡年华

                                 序一  读懂楚史

                                                   龚鹏程(台湾知名学者)

 

     冯知明是小说家,因此本书论述楚宫旧事,自然也就跟史界学者的手笔不尽相同,充满了讲史的趣味。

     讲史,本是宋代说话人四大家数之一。但扩大来看,小说一门,依《汉书·艺文志》说出于稗官野史,则讲史竟是它的本来身份、本来面目了。

     这类讲史,跟寻常史官记录或史学考证有何不同呢?一当然是趣味。史乘所载,除人物事迹外,涉及典章制度,如河渠食货礼乐政刑之类,读者多半不懂也不感兴趣;其记事,无论编年或列传,又都需要博赅无遗。这类讲史则仅就历史中有趣的人与事摘出讲之,自然易于动人。

     其次,史家载笔,以直书为贵;学者考古,以客观为高。讲史之评议古今,却不乏自出心裁之处。说话人向来是夹叙夹议的,他的口味、眼光、褒贬,不隐含于“书法”“史例”中,是明摆着的,故亦可以见性情。

     这部《楚国往事》之大框架正是如此。根据的古史材料,可说至为广泛,从《左传》《国语》《史记》到《东周列国志》,乃至令作者脸红心跳的《株林野史》,搜罗甚备。但他不是那些老史书旧史籍的白话译述,而是就周朝时楚国的兴亡,另找一个线索来讲说。

     线索有二:一是事,一是人。“千年荆楚篇”基本是讲事,由楚祖鬻熊讲起,谈到楚怀王被虏身死。虽大体照着一代代楚王的顺序,但既非编年体也不是记传体,而是综括事体的叙述,有纪事本末体的味道,例如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诸国的政治婚姻、若敖氏家族的灭亡等,事实上就把楚国从兴起、立国、逐步扩张、争霸以至衰亡的历史勾勒出来了。

     另外两篇 “楚国异人篇”和“风花雪月篇”,则是由人讲史。上篇是忠臣、Ñ­吏、叛将、狂人、智者、文豪等,下篇基本上是以女人为线索来剖析楚国之政局。

若“千年荆楚篇”是经­,“异人篇”和“风花雪月篇”便是纬,二者综合起来,楚国近千年的历史面貌自然就能得其仿佛,这是他重讲楚史的架构。

     楚史本是难讲的。史事复杂,年代久远,材料又多歧乱,难得他以此经­纬之,遂使人能轻易见着楚的盛衰兴亡。而这盛衰兴亡,又是一个个故事串着的,所以读来能令人趣味盎然。

趣味还常来自讲史者。冯知明往往自己跳出来,说这一段历史、这一个人为什么让我深感兴趣,我对这桩事是怎么看的。儿童时的记忆,身为楚人的感情,皆混杂于笔端,像论养由基、伍子胥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作者的自白,亦并不完全是感性的。对宋襄公行仁义而败的分析,对楚共王的评价,对孙叔敖、吴起的论述,对息夫人、夏姬的感喟,均蕴º­着他的历史判断。

    有时他会从大结构来说明某一事件,有时则由个别人物行为细节或小事情上去看兴亡大事。前者例如他说楚乐于跟大国如齐、鲁、秦、晋,小强国卫、越、魏、郑,小国蔡、邓、巴、卢、江­、郧等国联姻。这些国家性质不同,有些甚至与楚国还有世仇。而楚之所以如此,一是它居于中原­之边,诸侯从心里多有几分瞧不起这个暴发户,故楚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其形象;二是外交、军事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夫人外交成了楚国的重要手段;其三,楚国一直怀有兼并天下之心,它的近攻远交表现在联姻上,再明显不过了。

    又如他分析:楚人仿效中原­,形成以王为首的贵族和官僚三位一体的政治结构。王与贵族是世袭的,各级官僚也由世袭贵族轮流担任。为了保证王权稳定,楚国掌握着最重要的军政大权的令尹、莫敖、司马,皆是王族之后。若敖氏家族被灭之后,令尹之职基本上由公子(君王子弟)担任,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战国后期。到春秋末期,楚国更兴起了封君制。这样的政体,使王权不致旁落外族,但世族子弟不思进取,也大大妨°­了楚国的发展。这都是从大结构来说的。

    由个别人物行为细节或小事情上去看兴亡大事,则如他参考钱穆先生之说,认为秦朝亡在一件小事上:古代戍兵服役期不超过三天。因当时国家规模不大,方圆百里已经­算是大国了,故要到边疆戍守,只要花上半天的路程。若戍边三天,带上五天的干粮即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依然让百姓戍边三天。就是说若从会稽(江­苏)到渔阳(热河),自带干粮至少要走上大半年时间,而服役只有几天,这就成了典型的劳民伤财制度。最终便因戍卒造反而亡了秦。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这些都是讲史者的性情与识见,不可轻忽了。

     讲史既非正式史著,其中自然不可能包含所有史事,例如南风不竞、南冠对泣的典故,荀卿在楚的事迹,可能就不一一叙述。讲史又不能不有演义,故此中如老子之身世,男女之风流谐戏情状,亦颇有臆想成分。但讲史本来如此,对冯知明花了八年时间写成的这一部书,我们总当感谢,谢谢他给我们这样简明有趣的楚国兴亡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