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北有冯氏
湖北有冯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03
  • 关注人气:3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孔子:回答《新京报》的三个问题

(2007-07-03 16:23:42)
标签:

孔子

缺乏

饿死

不服周

楚国

分类: 书渡年华

     黑小妹采访我,黑哥大发感慨。从前,我们在杭州拌嘴,黑小妹见爸爸凶悍,就站在我这边。那时的她读5年级,不到11岁。现在却采访我了。

     我们或许真的老了。

 

    我是楚人的后代,我们老祖宗对孔子有一套楚国的看法,我继承了这些看法。

    第一,孔子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缺乏自然科学知识,两个小孩问他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下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孔子哑口无言;孔子情商很低,楚国人接舆在他面前唱了歌,他就以为人家要向他请教,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他;他周游列国,想实行他的仁政,可惜他的推销、包装、策划能力太差,多次吃闭门羹,很少有国君用他,还被困在陈蔡差点饿死;他很虚伪,人家要请他吃饭,他说肉不正不食,而饥饿时,连肉骨头也不肯放弃;他心胸狭隘,喜欢公报私仇,他在私人办学的时候,他的学生有三分之二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结果他仅当了七天的鲁国公安部长,就把少正卯给宰了。他对女性也不尊重,说女人像小人,近不得远不得……总之他的毛病太多拉。

 

    第二,我们楚国人,喜欢说“兮”和“些”,对鲁国方言写成的《论语》实在是看不太懂,比如说“吱吱为吱吱,不吱为不吱,是吱也”,这不就是树上的知了叫了两声吗?但是他硬要扯出一番道理来。孔子拿了一本书去找楚国的老子,“老子”只不过是看了他两眼,他见楚国人这么“不服周”(湖北方言,表示不服领导),就吓得掉头就跑。前几天,我有一个11岁的侄子,居然在他父母的怂恿下,把《论语》从头到尾背了一遍,把我吓了一跳:还真的时代变了,楚国跟鲁国已经变成一个国家了,文字都通行了呢。

 

    第三,我们楚人,不太懂鲁语,自然解读不懂《论语》啦,作业布置下来,只好胡乱答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老夫子他不能与时俱进,比如说我们现在做领导的,都喜欢听好话看美女,他居然说这都是不地道的,这不是诬蔑我们的领导吗?

 

君子不器

如果说孔子不与时俱进,好像又不对,这句话他又说出了我们做领导的真经,我们领导都是君子,君子不习惯使用工具,通常下个朝令夕改的行政命令就可以啦。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句话我们楚国人最有感触,楚国是千湖之国,没办法,我们水多,旱路走不通,只好走水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