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域纪行之天池(2)

(2006-08-17 11:16:01)
分类: 路过人间

 

2.凡人唯一可以到达的仙境

 

有些广告词,你只要看一眼便记住啦。这就是天池强加给我的第一印象。

关于天池,我有些话说的。应该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本人便早早地来过乌鲁木齐市。当时迎接我的,是在杂志社修改作品半年的杨先生,他修改了近半年的作品,不知因为什么缘故依然没被发表。我只是记得老主编曾如此评价:“总好像还差口气?”本人没有看过他的作品,却记住了这句话。他的收获是在我们单位招待所里呆了半年,便和我们这些小青年混得很熟,还有与湖南一位女作家产生了感情,可是却没能走到一块儿去;现在想来,俩作家搞到一块,滋味一定不妙。他接待我的第一个举动,便是请我吃了几十串烤羊肉串。 

西域纪行之天池(2)

(天池的广告词,瞟上一眼就能让人不会忘怀)

我们就这么吃着聊着。他也许不是神来之笔,但话语绝对文彩昭然,向我大大地描述了天池。

当时,我是在冬季,那种冰天雪地时出现在新疆的,羊肉串吃得使我十分躁热。于是我们便徒步走上街头。他对自己描述天池后还意犹未尽,因为他的男女主人翁是在这里争斗相识渐渐地产生恋情。

黄昏时分,乌鲁木齐市街的尽头,便是遥遥可及的雪峰,夕阳西下时,金辉尽染的那种白,让人产生神圣之感。当时不知是羊肉串的作用,还是本人突发感慨,对如此金辉下雪峰潸然泪下,有了顶礼膜拜的感觉。

那金黄色泽里,遥及的雪峰中,有个笔架似的山峰,凹进去的盆地,晶莹剔透,像个巨型镜面般挂着天尽头,似乎检测着我这个从口内来的凡夫俗子的魂魄。

西域纪行之天池(2)

(进入天池,入眼便让人神圣之感)

杨作家一指天边:“那就是天池,其实也不远!”新疆的天池便像一个人拿着榔头,向我楔了个铁钉般,牢牢地镶钦进了我的大脑。杨作家豪兴一发,打算第二天带我上天池,去体验他的男主人翁的冷,体验他的女主人翁的美。他甚至告诉我,一定要请我们老主编来见天池,只要他见过了天池,自己的作品便会快快出笼。

可惜第二天,我们忙了些别的,把上天池的豪言壮语给撂在那儿。但天池从此便埋在我心里发了芽生了根,使得我从此一如既往地关心天池。

第二次,本应由新疆作协陪同我们上天池的,我临时有事,抽身走人,再次与天池失之交臂。心里有时不免沮丧,不是任何人都与神圣天池有缘的,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吧。

但深入脑髓的天池极美,是无法抹去的。渐渐地,东北的那个长白山的天池,被媒体关注超过了新疆的天池。原因是东北的天池有个水怪作祟,有了这样神秘物质,引发了人类的好奇之心。东北天池热销起来,往来者探险者多了起来。而西北的天池就此沉默着,但沉默并不会抹杀那种神圣之感。

我一度去过东北,也有机会上东北的天池凑个热闹,但我认为这会对我心中的天池是种亵渎,便拒绝与东北相会。

人有时是个奇怪的动物。一件小事,把我对新疆的天池的印象弄得坍塌了。媒体告知说,一群韩国团队自发地新疆天池捡拉圾。韩国人说,中国是个有了这么好的环境,而不懂得爱惜的国度,折射出中国国民的素质,当时连韩国的幼儿也加入清理环境。本人见了,叹了口气,从前以为我是个俗人,不配上神奇之地,哪知时过境迁,恶俗之人纷拥而入,天池还有何曾美感?

西域纪行之天池(2)

(武汉木兰天池一景)

罢了。

有幸,武汉市郊的黄陂木兰山中有个天池。远的雾山,近的碧水,山峦起伏中,上弦月般挂在青山中,绿水碧得让人初恋般地心跳。它没有发现水怪,又不如西北天池高远让人遥不可及,自然木兰的传说无法让今人惊悚。可的确是个好出去,且在一个个时段内,我举足可去,静静地与之交溶,一样能感受说不出道不明的仙气来。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人倒不错,今人却是山不在高,有怪则名了。

西域纪行之天池(2)

(800年的西王母祖道观,依然香火旺盛)

我们被新疆教育厅迎到塔里木大酒店,自助午餐后,我抽空找了一下大酒店旁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也许是时段不对(从前是在黄昏);也许是时隔十几年了,这个城市变化太大了;也许是我的心态变化了,那挂在西边遥而可及的天池再也见不到综影。

现实告诉我,很快我们驱车前往天池。

车行至郊外,我便得以判断,定是全程高速,这也是天池大大慕名者蜂拥而至之故吧。感觉往西其实往东行走,不一会儿,窗外只余下星星点点的绿,满眼是那种远的黄红色的秃山峦,高速路两旁则是酱色的戈壁滩。实感新疆时,依然是漫天黄沙,无尽戈壁,给人大而荒凉之感的。

一群随团的孩子在车内欢快地闹着,我这样望着窗外,午饭后困意爬上来,一会儿连不知疲惫的孩子们也止住了喧闹。于是,我们这个早起从北京出发,到现在前往天池的团队,连车行的流动声浪也溶入进奔跑的速度里,我们似乎静止在某个时空中。

过了许久,其实只有两小时左右,车有些颠覆,使我们形成的一种静止的状态被这上下晃动撕裂开来,把我们摇醒了。路旁是条曲折的河滩,被水冲刷的青黑色园润的石头布满滩壑,独不见半点水渍,时不时冒出几株无法腐朽的枯树,那些枯树奇形怪异伸展着。我暗想,天池是有水之地,这些迹象显示天池渐渐临近。突然眼前产生舒适感,那不见的绿色似乎悄然而至的。人类是少不得绿的,特别是我们这种见惯了绿洲的人。大巴有些气喘,显然在坡地中攀爬着行进了,过会干脆地盘山而往。

天池到了,因为停车场到了。车歇满了一地,色彩艳丽的人群在流动中,从左侧望去,有一仿古建筑,横幅着我们标题的广告词。我们这样车行至少三小时,当时如果豪气大发的杨作家,第二天带我上天池,我想以那时的条件,一周也无法来回的。这就是所谓望山跑死马。

大巴停顿一会,上来一人。新疆教育厅的随团马先生介绍说,我们天池导游来了。她做了自我介绍,车又开始行进。导游开始对天池做全面地推介。

西域纪行之天池(2)

(我们盘山而上,车绕50盘,曲折上天池)

上天池的路有三条,一是拾级而上,攀登几千余级台阶,足可以锻炼人的耐性和意志,至少不下于二小时。我们团队老不多但幼不少,且时间不好耽误,非首选也。二是乘索道上行,10分钟左右可至。我远远望来,一溜儿橙色挂罐静静地起伏升腾着,这种索道的设计者,肯定是小时候糖葫芦吃多了,设计出如此糖葫芦情结般的东西来。此途非我们所用也。三是我们乘车上行,请细心的各位数一下,像此公路有多少盘,有50盘。于是我们的大巴开始了弯弯绕绕弯弯起来。

山风吹出清凉之气,因为绿色满眼,我们眼睛便很快忘了前一刻的生涩。

有一小塘在山凹深处被我们俯视。湍急的雪水奔腾跳跃,如一银练悬挂高山深谷。水碧得像早春的嫩绿,塘小可爱之极。于是,传说便从导游嘴里脆生生地冒了出来。她介绍,这是西王母七个女儿梳洗之处。我陡然想到天山是西王母衍生之地。导游又遥指远处一小凉亭,说什么“海啸”亭,新疆远离海湾,据说夜风袭来,这亭中便有海啸之声,聊可解新疆人恋海的馋。

西域纪行之天池(2)

(听海亭旁的糖葫芦索道,两者完美结合)

本人随导游许多次,有时不免哂笑。我们像群被导游操纵的木偶儿,她指鹿为马,我们也信得不会辩个真假的。真有点累并快乐着,哄并信服着,花钱买罪受着。

约莫半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一处开阔地。游人如织。山顶到了,天池近在眼中。下得车来,远望近看却不见水在何处,倒有处表演民族歌舞的舞台空余一旁,于热闹寂寞中,我忙安慰似地拍了它。领队招呼人群不要走散,要集体行动。我实在按捺不住冲动,去寻找我那多年来向往的天池。

西域纪行之天池(2)

(于热闹处的寂寞舞台,我怕是没有眼福吧)

直觉告诉我,在那!从一斜径中插入,往堆人处扎。果真如我料,一块石碑耸立于斯,两红字遒劲有力镶刻在碑上,自然被拥挤的人群拍照着。游人往往如此,会忘记真实的来意,却硬要拉点碑文留着记念。

天池逼近眼里。眺过湖面,目极处便是雪峰、四周湖面被绿山环抱、映衬在水面上天蓝得高深悠远。我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心静下来,静静地与她交流。

海拔1980米的天池并不大,只有4.9平方公里,湖面如上弦月。导演照本宣科道,她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水深处105米。天池之水来源于冰川。每年还有很长的冰冻期,是很好的溜冰场地,国家运动员常在这天然绝处培训。

湖之东是哈萨克式圆顶白毡房,它们道具化的点缀于山峦间,已凝固成一道风景。湖之西,一棵便不怎么引人注目宝盖般的古树被人缠绕许多红色丝结,它之所以有些来头,是因为被称为定海神针,自然也与传说有关。湖之西南,有座800年的道观,据说是著名道仙邱处机所建,几经焚毁,几经修复,至今香火旺盛。湖的东南西三面则是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连绵不绝。

导演开始领着我们,环湖半周,她边走边介绍,有一游人与她擦身而过,吓了一跳:“你的声音怎么可以从屁股上冒出来。”游人惊呼,我听后忙查看,不禁哑然失笑,导演把音响盒置于后腰下,声音自然从屁股上冒出。

不一会儿,我们上了游艇,游艇加速,湖水被船头撞得雪珠儿翻飞,湖风扑面而来,使我们领略到了海的气势,于是在天池中劈波斩浪一番。

我常去的那个木兰湖天池不合时宜地冒了出来,我不禁有些同情地想起到她,她就像个乡村的小姑,尽管美得可与这个天池同日而语,但只能寂寞天年。

大凡美景,必与传说有关。如果与神话相关,便会大大地吸引向往求仙得道的众生了。有传说有神话还有爱情,那定是仙山圣境处,天池三者齐全,被誉为西王母的瑶池。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乘车巡视各地,来到天山博格达峰下,这里正是西王母瑶池。西王母便设宴款待。一时鼓乐齐呜,仙女们跳起了舞蹈。西王母即兴抚琴作歌:“巍巍瑶池兮鼓乐鸣,鼓乐鸣兮侍嘉宾。侍嘉宾兮歌声浓,歌声依兮上九重。上九重兮上九重。上九重兮君长寿,君长寿兮何日来?”

令人不胜惋惜的是,周天子一去不返,给西王母留下了永远的怅惘,这种缺憾也是现代人所需要滋补的情感养料,令人无比回味。

期盼了许多年的天池,在我纷乱的思绪中,与她匆匆相晤,便匆匆别离。幸好,我们有数码相机可留一些佳影供细细品玩。领队郭女士,便邀全体团员,在天池石碑下来张全体合影。

西域纪行之天池(2)

(郭领队认为这样仙之圣境不可不合影留念)

    回望天池,才发现我差点忘了关注的“遍地拉圾事件”是否有了改善。也许韩国人的作为使我们知耻而后进了,天池被我们珍惜到了从细节做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