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道家出世思想

(2008-08-04 22:14:22)
标签:

宗教

道家思想

读书人

孔子

杂谈

孔子之谓君子,一则致君泽民,所谓儒者,一则绝人避世,所谓道家.(儒道是后人的概念,是文人分门别类的游戏,实则儒道难分或不分.)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是孔子入世出世之思想---有道则入世,无道则出世.在孔子身寄屋檐,心怀世道,欲达志天下的时候随时准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一走无道的乱世.

对于君子、士(读书人或知识分子)而言在天下无道,邦无道的时候,"隐"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邦无道即政治不清明.政治不清明,君子和士仍在为政府打工领取俸禄,这在孔子看来是件无耻的事情,"邦无道,谷,耻也",这里的谷就是领取俸禄,拿薪水.不仅这些漏夜赶考场的读书人无耻,就是那些普通工商业者若富且贵也是无耻的,"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里就有若干消极的思想,政治不清明,读书人就该远离污浊,独善其身;而不是取义成仁,奋不顾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心功名利禄的读书人之被动性可见一斑.)

贤者避世是知识分子本来的生活理想,何况邦无道.

邦无道,士常常会成为牺牲品,孔子告诫知识分子要有自我保护之意识,"邦无道,免于刑戮"不要以身试法,来日应当方长.那怎么保护呢? 孔子又说"邦无道,则愚"装疯卖傻,远离是非.然后"可卷而怀之"。因为隐居也不是完全相忘于江湖,而是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之心不泯.(孔子一直提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在生活条件的要求上为隐居作了思想准备.)

在乱世之春秋,知识分子心怀天下谈何容易...不管有道无道隐居以求其志不失为一种选择...也不管其志为何物...

(下文言及孔子的"民主"思想之现实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