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论语>>中最喜欢的句子不是孔子说的,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原话是这样: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是有谋生的专业,君子不然,他有可追求的理想,他更愿意活在一个未知可能的世界,同时也心系缔造一个公正和平的社会.
读<<论语>>于皮毛,所知所觉支零破碎自以为是而大言不惭,并不畏贻笑大方,以这种心态读孔老夫子,心得由内而外,自下而上,不愧庸世间之人杰.
自不量力另一含义就是挑战自我,也是跟自己过不去.人跟自己过不去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自己不了解,以为自己能行;一种是对事情的不了解,以为问题不大,两者间其实关系紧密,都指向一个结果:肯定不成.
当然,读孔子还不至于不自量力和挑战自我,只是确实感受到: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孔子的道德文章崇高得像天一样不可企及,不是常人借助阶梯可以高攀的.
夫子的高山安可仰,只有低头摘清芬.他是中国文化的某个高峰,够你攀缘的,不管你服与不服,知与未知.
上个世纪40,50.60.70.80.90后在大陆出身的国人对孔子其实都是所知甚少,因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原因,他们在接受这种洗礼之后喜欢把近代若干丧权辱国之根源都强加在孔子的身上,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大败笔.鉴于此,中国正统的文化就被西方异端文化所取代,每个读书人都以否定传统为荣,都以追求西方文化的皮毛为荣,人的根基愈来愈浅,方向渐失,仅靠各种刺激贪欲来代替内心真实的需求.可是孔子却并不因此埋怨,因为他对人心人性了如指掌: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里的"色"就可以理解为"刺激",就是说"刺激"到人心的距离比起"德"来更近,于人心最近的是"色".
还有他认为:
"无求备于一人"
孔子的思想相当地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