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中最典型的非俚语,而是“儿化音”。语言学家跟老百姓一个模子,能说出来,可找不到规律,这事儿最奇妙。
一句话的尾巴上加“儿”,不一定,有人举过例子,“水饺儿”,后面可以加“儿”,可是“馅儿饼”,就得中间加“儿”了。还有人总结说大的东西不加“儿”,比如太阳、月亮、宫殿、厂房等,小的东西可以加“儿”,比如盘儿、碗儿、勺儿、碟儿等,其实这也不对,筷子没有说“筷儿”的,叉子也没有说“叉儿”的。
另外,有的字加了“儿”后,必须变音,稀泥巴,加上“儿”,读起来就成了“稀泥奔儿”。
我一同学,外号叫“稀泥奔儿”,大名王琳。去年夏一起去武汉,今年春又一块儿去青岛。所到之处那里的美术界主要是汉画界的热情接送,他在汉画界很有名气,如今也就是还年轻,再过些年,等白发飘飘拄着拐杖的时日,必是泰斗。
武汉和青岛的宾馆里,我和他聊小时候的事儿,一聊这个,他就眼睛放光,我们依稀看到自己过去的身影在学校篮球架子底下晃晃悠悠的。这人,典型的不好好学习,估计从来没听全过一堂课,考试也永远最多在三四十分,课堂上主要的任务是画老师漫画,传给每个朋友,然后大家龇牙咧嘴地无声地笑。我都忘了,他还记得,有一次被抓住了,一个礼拜没让上课,他一说,我想起来了,那时,他丝毫没有难堪,眉头舒展得比平日更飘逸。
我那时也不好好学习,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可是心里紧张,压抑得厉害。我问他:“那你难受吗?”他回忆说:“一点儿不难受,觉得自己就不该学那些东西,会败坏我的灵感的。”
稀泥奔儿很可爱,上学时候是朋友,现在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就是无论谁说啥,自己主意很正点,没被可恶的成绩排名摧毁,独善其身。
http://s13/middle/474bbd9atbfbbb1d87eac&690
http://s6/middle/474bbd9atbfbbbbbd7915&690
http://s6/middle/474bbd9atbfbbbc8ef205&690
http://s6/middle/474bbd9atbfbbbd7b1e85&690
(2012年5月10日在创作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