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赫尔辛基地铁·寂静天穹——胡榴明世界地铁专栏武汉晨报城地理(潘璐主持)

赫尔辛基地铁·寂静天穹
胡榴明
寂静和天穹是我神圣的世界。
我有一扇门朝向四面八方的风。
——(芬兰)伊迪特·伊蕾内·索德格朗
赫尔辛基地铁,距离地球北半球轴心最近的地铁,芬兰语:Helsingin metro,瑞典语:Helsingfors metro,英语:Helsinki metro。
上述三种语言,芬兰普遍使用。官方语言之一芬兰语,语法发音极其复杂,据称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官方语言之二瑞典语,历史原因曾经芬兰人首要使用尤其是书面使用,例如芬兰女诗人索德格朗诗歌就是瑞典语;
独立、自由、生存、发展,芬兰立国之本。
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917年《芬兰颂》,燃烧极寒之地民众的激情;
(西贝流士纪念公园及西贝流士纪念碑The Sibelius Monument)
都说赫尔辛基是一座诞生英雄的城市。
西贝柳斯金属雕像摆设在西贝柳斯公园绿阴如盖的树林里,曼纳海姆青铜雕像树立在曼纳海姆大街人来车往的广场上……与陆地相距不远的海上小岛,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迹,赫尔辛基海防前沿军事要塞芬兰堡(Suomenlinna),褐色的岩壁,黑色的铁炮,炮口对准波罗的海,海是蓝的。
赫尔辛基建城从古至今468年,纬度最高地区,高寒国国都,世界著名海港之一也是世界著名商贸城市之一,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每年冬天不吝使用破冰船迎送国际货轮进出芬兰湾,冰封大地和大海,高天上下一片“宏大的白色”(索德格朗诗句),太阳在地平线上瞬急升起和落下,即使市区中心行人也渐渐稀少,地砖老旧的街道,刮来寒冷的风,街面地砖底下,街边建筑底下,长长隧道深入黑暗的地底,列车在地下轰隆隆经行,地面上街道空空落落,没有一丝动静,没有树叶的树枝在穹顶和尖塔间隔出来的天空划出冰裂纹。
21世纪以来,赫尔辛基地铁线路继续西延,设计施工地图显示:在建延长线大约为1982年线路一倍还多。始发站(将来)移至城西马汀克兰,途经阿尔托大学(以北欧建筑界现代主义之父阿尔瓦尔·阿尔托Alvar Aalto命名)——地面站厅在大学校区已经建成,理所当然现代主义风格,砖红色金属屋顶向天空尖削耸起,炫酷异常。
赫尔辛基建设地铁,主要为本市居民绿色出行服务,避免城东城西长路颠簸的辛苦,并没有特意为游客观光做太多的考虑,所以,M1沿线,名胜景点设站不多,况且城市不大、景点集中,步行加电车很轻松,茂密的树林间、闪光的湖泊间,白教堂(赫尔辛基大教堂)、红教堂(乌斯佩斯基教堂)、岩石教堂、赫尔辛基大学、参议院、南码头、集市广场,国立博物馆、露天博物馆,奥林匹克运动场……
(乌斯本斯基东正教堂)去过芬兰游玩的中国人建议:如果你去当地乘坐地铁,途中最值得游览的去处当属芬兰国家美术馆,也称阿黛浓美术馆(The Ateneum),珍贵馆藏包括梵高《奥维尔的街道》和辛贝里《受伤的天使》。
(辛贝里《受伤的天使》)
阿黛浓馆外墙陈列三座半身人物雕像:布拉曼特(意大利建筑师)、拉斐尔(意大利画家)、菲迪亚斯(古希腊雕塑家),建筑、绘画、雕刻,三位古典艺术大师,人类历史,艺术永恒。
阿黛浓美术馆参观完出来,东南方向朝海边走,著名的阿曼达青铜雕像立在南码头街心水池上,作品设计师瓦尔戈仁(Ville Vallgren)说:象征赫尔辛基的新生。
一只羽毛雪白的海鸥从海上飞来,轻轻盈盈收起双翅,歇在少女的头上……
寂静和天穹,诗人的世界,百年前芬兰人的梦,梦里没有战争所以也没有英雄,面对芬兰湾,阿曼达,侧身裸体,默然无语。
天上一颗苍白的星,月亮滑过大海皎洁而温柔(索德格朗)。
2018.12.3
附图:当天《武汉晨报·城地理》电子版
注1:芬兰诗人索德格朗
伊迪特·伊蕾内·索德格朗(1892-1923),出生在俄国的圣彼得堡,芬兰著名的瑞典语女诗人,北欧文学史上最早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作品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俄国未来主义影响,且尤为崇拜马雅可夫斯基的世界主义思想。她一生只出版了四部诗集,31岁时死于肺结核和营养不良,“她那又大又灰的眼睛,如同幽暗水面上的月光。而她在微笑。”这是她死后一个诗友对她的评价。她,终生未婚,没有后代,在世时没有获得读者和文学界的认可,直到死后人们才逐渐地发现她作品的文学价值。但直到现在,她仍深深影响着许多诗人,如贡纳尔·埃凯洛夫、卡琳·博耶等。如今,我们所见的大多数索德格朗的诗歌是由北岛所译。代表作品: 《冷却的白昼》,《诗》(1916年秋),《九月的竖琴》(1917年),《玫瑰祭坛》(1919年6月),《未来的阴影》(1920年),《不存在的国土》(1925年)等。(百度百科)
注3:本博客图片来源网络,感谢摄影者和制作者!
胡榴明新浪博客制作时间: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