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城市经典 |
中山公园四顾轩
汉口中山公园有一处奇怪的建筑物——四顾轩——说它奇怪,是因为它的构筑特别。
灰白色的石质立方体,东、南、西、北,四个立面,拱券四面透空,方型立柱,柱头卷草雕花。东西两面,两个拱门,有台阶数步进入。两架小铁梯,宛转盘旋,登入顶上露台。
高低两层,轩内轩顶,上下观望,周遭四面,地方天圆,风光景色尽收眼底,所以名“四顾轩”,一个古意盎然的名字——让人联想到李白的诗:“拔剑四顾心茫然”,和杜甫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但是,和眼前的这爿“西洋景”,无论是场景,还是意境,都是不大相吻合的。
中山公园的四顾轩,繁华都市小小的一块清静地,多少年来,安安静静,立在花草林木的深处,温和地静谧地,待在那里,等待着游人,等待着那些需要安静需要休憩的人——烦躁的人和兴奋的人,都是不会走到它那里去的。
上世纪50年代末,一个星期天,父亲、母亲,我,妹妹,还有出生不久的弟弟,我们全家到中山公园去,那个年代,玩的地方本来就不多,中山公园,对于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孩子来说,算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天然”的游乐园,那些年里,人们不可想象,没有了中山公园我们还能到哪里去?
记得那天天气非常好,可能是春天吧,风和日丽,父亲和母亲决定在公园里拍一张照,全家合影留念,那时拍照得请公园里面的专职摄影师。周折了半天才找到一处合适的景点,四顾轩,是父母看中的还是摄影师看中的就忘记了,总之,一家人在四顾轩的西门外的台阶上摆了好一会POSE,因为有一个婴儿,弟弟太小,还在吃奶,一会哭一会动的。
后来摄影师总算是把大家安顿好了,快门按下,我们全家和四顾轩,和这个灰白色的石头建筑迭印在了一起.在这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上,父亲如往常一样严肃,母亲倚着拱门前的石柱,怀里抱着弟弟,我和妹妹穿着花衣服站在前面……
很多年过去,最先离开我们的,是照片中的那个婴儿,十九岁身高1。80米的弟弟,高中毕业那年被疾病夺去生命。再后来,离开我们的,是我的父亲,六十八岁那年突发心脏病去世。如今,母亲依然保留着这一张四顾轩的照片。
半个世纪之后,偶然的原因,我对武汉市城市历史产生了兴趣,翻开史料,才知道一些关于我出生之前的这个城市的过去,曾经,我们这一代人对此不闻不问。
汉口中山公园,曾经是一片湖泊沼泽,1910年前,地产商刘歆生开辟出来做私家花园,1914年赠给湖北军政府财政厅长李华堂,名“西园”。
1927年,汉口市政当局没收,由私家园林改为公众园林,正式定名“中山公园”,是为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所“公园”。
中山公园原大门(现为中山公园出口),仿欧式古典花园园门设计,两侧门柱上分刻“中山”、“公园”四个篆体大字至今尚在。
1928年,经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知本批准,交由留英归国园林建筑家吴国炳,仿照古欧洲英式园林作改造设计--扩大面积,挖泥造湖,堆土造山,植树栽花种草,建运动场、溜冰场、民众教育馆、总理纪念堂,由江浙运来的假山石更是奇丽非常……1929年6月对民众开放。
1931年汉口洪灾,洪水冲毁园内大部分景观建筑。1934年,仍然由吴国炳先生主持重新修建--新建张公亭、湖心亭、四顾轩、水阁和落虹桥,并且再一次扩大了面积。
修建后的公园,湖光水色,岛屿亭台,林木葱郁,建筑独特,风景秀丽,风物典雅,引得海内外人士赞叹。
其中四顾轩,1935年建于牡丹亭旧址,花岗岩建筑,四方立面晶莹雪白,拱券及爱奥尼立柱,典型的古希腊建筑风格,为中国园林不可多见的纯欧式亭阁建筑。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山公园和四顾轩的陈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