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

左边和中间是漏漏,右边是卷儿。清明长假的动物园太挤了,还是在草地上玩土比较舒坦。
左上:发际线靠后象爸爸,头发细软象妈妈。
右上:漏漏抢过妈妈的水壳,卷儿又去抢漏漏的。
左下:卷儿被《小团圆》封面上的花吸引。
右下:卷儿的笑特别有感染力,漏漏笑起来矜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da0680100cekp.html
被落落点名了:)其实我回答这些问题还有点早,但为了游戏精神,先答一点不成熟的、下意识的观点吧。
问题1:现在的孩子从小开始,每天都会学习很多东西,(比如钢琴、英文、跳舞等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
如果孩子天赋异秉,当然先成全他那部分的发育。不必遵照应试教育。
如果家庭成员或近亲至友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当然不必舍近求远的拜师,先试试自家真传好了。半途而废也无需责备。有些营养当时哽着,日后却会发酵出深远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表现出某方面的兴趣倾向,我会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总之,我不会过分顺应社会潮流,也不会与其它家长攀比。我觉得我的两个儿子性格完全不一样,但和他们在胎里的各自表现完全一样,所以内因是核心,只能因势利导,不可能由着家长塑造。
问题的?你会多大开始让你的孩子学这些?你会让他(她)学什么?
如果他们不讨厌钢琴,五岁可以学。我会先让他们学画画,因为我自己就可以教。PP可能会先让他们学一些运动技能。唱儿歌念古诗算吗?这应该更早就开始了,只是不会变成任务。
问题2:孩子多大会被送进幼儿园?选择幼儿园时你最看重什么?
三岁吧。我和PP都比较喜欢老字号。有一些新的教育机构,太玩概念了。我会看重口碑、环境和交通、师资和同学吧。
问题3:你最希望孩子具有的一项本领是什么?如何培养?
才艺吧,对性格、心理、风度都有好处。家庭里有这种氛围,应该能吸引他们。、
补充:
再好的教育,里面也有糟粕;再坏的环境,里面也能捡漏。没有家学渊源,小孩子会去外面追求。所以我觉得在教育上家长们不必太时务,太邀功。培养孩子不是争抢热门的OFFER,也不是靠自己述职就能评价的工作。
我非常怀念我们这一代人的奶奶。她们中有文化的不多,因此能心无旁鹜地围着灶台转,从生活最本质的需求上为儿孙付出操劳,这是孩子一生身心强健的基础。她们不太强调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权威感,却能培养出特别有精气神和给别人安全感的孩子来。
我在学龄前根本不知道有绘画这门艺术。但一上街,走到画遗像的寿衣店门口就不挪步了,那些炭精笔临摹的写实人像是我对美术最早的感触。那年月放大照片没那么普遍,多是去画一张。有的老人象备棺材似的,早早就去画一张。自已看了满意才留给子孙。寿衣店门口挂得总是著名老演员的照片,让你从认识的面孔里分辩画得有多像!
我敬畏这种技艺,立刻屏气凝神,看那些老画匠对着一张小小的证件照,用九宫格一小块一小块地临摹。其实我后来画素描用的也不是这种技法,是从西方美术书上自学的,先看粗比例,再打大轮廓,不靠局部来拼。但是画人物,画得像不像?传神不传神?还是成为了我日后品评美术作品的一已之见。而且对炭精这种笔触情有独钟。这次在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 2009)上看到李在三的《月光》,用炭精笔描绘了黑夜里马的骠悍肌肉与温顺眼神,顿时为这种朴素的技艺和静穆的美倾倒。
除去画遗像,我还爱看怎么扎花圈上的纸花。这是唯一不能去采、去闻、去照个相的花。但那时候冥活儿的手艺真好。小孩子都能从纸花上分辨出哪朵是牡丹?哪朵是山茶?哪朵是菊花来。所选纸张的纹理、晕染、修剪都透着匠心。我觉得美,不懂为什么学校的手工不能做这个呢?现在看Karl
Lagerfeld给CHANEL新做的素白系列,在发布会上动用了7000朵纸花装饰,对外号称制作工时长达4800小时。我就想,这不就是冥活儿吗?在中国做的话造价一点儿也不高,创意和手艺也不新鲜哪。
问题4:宝宝慢慢长大,自主的意识会越来越强,甚至会故意挑衅父母,有意的做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有的专家建议对这样的宝宝应该实行“限制”,但传统的中国育儿法,体罚是最有效的。请问,你采用哪种方法呢?在目前的居住环境下,你如何实施“限制”?如果选择体罚,又是怎样实行的呢?最好有例子说明啰
挑衅父母的行为我可以理解,我会鼓励他们据理力争地谈判。因为我并不想养出两个太循规蹈矩的男孩子来。我希望他们有主见,会表达。但危害自身和社会的行为当然要体罚。打屁股吧!我还会经济制裁,给他们过过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