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访会宁(2)

(2012-04-03 15:44:19)
标签:

杂谈

在出发前,考虑到山路崎岖,主编叮嘱我们一定要安全第一,他建议我们租辆好车,多花点钱不要紧。

 

回访会宁(2)

比如这辆,越野能力十足,款型也很霸道。

 

回访会宁(2)

或者这样,载重量大,还很像变形金刚。

 

 

回访会宁(2)

但我们最后租的是这款,无他,便宜尔,省下的钱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多买几个杯子。从兰州到会宁韩家集,距离大概260公里,一天来回700块,原价800,师傅听我们是去捐书,痛痛快快降了100,但回来时要求走国道,这样可以省下过路费。(注:图片只是参考,不是当日用车照片,但车型、车况类似)

回访会宁(2)

统计完第二天清晨7点,司机师傅如约而至,我们开始装车.

回访会宁(2)

注:规整纸箱者为司机师傅,前边抱纸箱者乃编辑家属,请对号入座,后面是另一编辑,当日还有一男性外援,可惜他迟到了,错过锻炼身体的大好机会。

 

回访会宁(2)

等装好车时,外援小唐出现了,有点不好意思,微微有点尴尬。但考虑到他昨晚才从会宁回来——去某一个乡探访当地免学生情况,舟车劳顿,今天一大早又要去会宁的另一个乡——比我们要去的韩家集还远,我们也就原谅他了。小伙子没结婚,也没女朋友,把火热的情感全部投入到公益事业,还是很令人钦佩的。他来时也没空手,带了一大箱子足球,是带给当地小学生的。

 

   回访会宁(2)

出了城,上了高速,然后开始飘雪了,三月下旬,春寒料峭,下雪也在所难免,好在雪很小,不影响出行。座位安排是这样,司机和体重大的编辑坐前排,后排是外援小唐,实习生小张和另一个女编。车厢小,大家都被挤得够呛,到会宁县城时,略微休息,后排女编只能单脚走路。而外援小唐则准备搭中午12点的班车去新源,他一手拎一箱子足球,另一手夹着烟,从我们面前慢慢走远,留给我们一个很酷的背影。

 

 小唐热心于公益事业,而且从来都喜欢到达现场,获得一手情况,了解当地真正所缺,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那里缺什么。当初我们去会宁,就是编辑先跟小唐去了一趟,做了预先调查,发现有典型性,才有了我们第二次的全体出动,现在,我们已经是第三次去会宁了。

 

   强行插入广告,小唐,真的还没有女朋友。

回访会宁(2)

   从会宁县城出发,没开多长时间,就是无尽的大山,我们一直在曲折的山道上前行。

 

回访会宁(2)

从车窗里望出去,就是连绵的梯田,眼前的景色,就是一片土黄,因为干旱,这里的田地产量低是出了名的,碰上不好的年景,甚至绝收。

 

回访会宁(2)

因此,会宁人的口号是“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但他们没有放弃。

回访会宁(2)

终于到了第一站云台小学,乡教管主任和校长已经等了我们好久。

 

回访会宁(2)

孩子们都在上课,本来想拍几张照片,但这样会影响到正常教学秩序,于是我们根据云台小学人数和情况,卸下部分捐赠物品,之后统一发放。

 

回访会宁(2)

之前给孩子们拍的照片,这次我们也带来了,由于几个小学的都混在了一起,所以只好让老师们一一认领。

 

回访会宁(2)

  接下来我们去做家访。当时在微博上发布做家访的信息后,马上有人回复:“做家访就罢了,不要这样打扰别人的生活,再有,是不是一定要让受访的家长产生一种自卑感你们才会在潜意识里获得一种满足。”这种无端的情绪让人莫名其妙。怎么说呢,第一,不做家访我们怎么能深入了解当地学生的家庭情况;第二,我们没有暴露任何学生家庭的私人信息,学生以及家长的尊严得以维护,尽管这样又伤害了不少捐赠者的知情权;还有一点,其实这家之前已经访问过了,差不多是云台小学学生中条件最差的一家,妈妈早年跟人跑了,爸爸老实巴交,属于那种连工钱都不会讨的人,家里的主心骨是奶奶,又上了年纪。一对姐弟,姐姐学习很差,弟弟尚可。这次家访,我们也带了些东西给他们家,但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给的话,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于是我们决定还是亲自跑一趟,送到家里。仅此而已。我们从来没有想获得变态的满足。

 

  回访会宁(2)

做完家访后,我们去了本次回访第二站——中心小学。这里的山路啊十八弯,而且雪越来越大,有点担心当晚回不去了。

回访会宁(2)

到中心小学所在的韩家集乡,刚刚12点多一点,孩子们已经放学,吃了午饭还是早。中心小学对面住了很多陪读的家长,上次我们也采访过。这次,我们刚好回访一下。(面前的这位大姐正是杂志里穿黄毛衣的妈妈)

回访会宁(2)

看到自己登上杂志毕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回访会宁(2)

陪读村的妈妈们多以手工织毯(用于汽车坐垫,靠背)挣点钱,处于初级产业链,利润微薄。

回访会宁(2)

下午两点多,终于有学生陆续来上学,在韩家集,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大人外出打工,很多小孩都是爷爷送上学。这位很了不起,没人送,所以我们准备问一下自己前来上学有什么感想。

 

回访会宁(2)

怪阿姨:小伙子,你自己来的吗?小男孩:你是谁啊,要打劫吗。(心想)

回访会宁(2)

怪阿姨:你是几年级的啊?小男孩:烦死了,别挡我路(心想)

回访会宁(2)

小男孩:不要摸我,我保留起诉你的权利。(心想)

回访会宁(2)

哈哈,终于摆脱那个怪阿姨了。

回访会宁(2)

中心小学校长认领本校学生照片。还有,那两个可爱的杯子也留给在这里的一对姐弟。

回访会宁(2)

中心小学的阅读角,里面的图书和这个铁皮书柜也是捐赠的。刚好在我们来之前,有公司为中心小学每个学生都捐了字典,因此,我们不必把字典再发到这里,而是选择一些更需要字典的学校。

回访会宁(2)

按照比例,我们在这里卸掉一部分课外书籍。学生们一来就开始上课了,因此,还是不便打扰正常教学。

回访会宁(2)

接下来,我们又坐车来到袁咀小学。还记得之前有读者专门指定把书送到这里。书送到了,当时忙乱,忘了拍照。

 

回访会宁(2)

袁咀小学一年级教室,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还有好多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当留守儿童,带着他们在自己的打工的地方上学,所以好多农村学校都撤并了,袁咀小学就担任撤并之后,接收分流学生的任务。

回访会宁(2)

这是住校学生的寝室,上次来时还不是统一的被单床罩。怕煤气中毒,寝室里到睡觉时统一熄火;都是小孩子,用电会出事故,电热毯也不能使用。

 

回访会宁(2)

从袁咀小学出来,我们坐车又回到了韩家集乡,此时刚好赶上中心小学上体育课,小女孩们在跳皮筋。

 

回访会宁(2)

小男孩在踢球。

 

    不到四点,雪停了,我们便赶紧返回——一旦大雪封山,什么时候回去就不一定了。按照事先的约定,回来时走国道,一路颠簸,心情沮丧,还有好多地方在修路,好在司机师傅安慰我们,说:“看,高速公路上堵车了。”看到一行汽车被堵在高速上,我们得到些许安慰——确实有点变态。

 

    差不多到晚上8点,我们进城了,此次回访会宁的行程,就画上一个句号。

 

    还有几件事需要交代,由于买杯子需要货比三家,毕竟钱是大家捐来的,我们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还有此次运力有限(微货),再加上募捐还在继续——编辑部内部差不多是逼捐,我们想下次去会宁时,带大家捐赠的杯子过去。另外,我们也在观察更需要捐助的地方,比如这次小唐去会宁新源,就是了解当地的教育资源、环境等。总之,我们的宗旨是,一定把大家捐来的东西用好,送到它最需要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访会宁(1)
后一篇:人生的休止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