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语言运用准确(语言使用水平层级例说一)
(2017-10-29 16:55:51)
标签:
语言准确 |
分类: 教育 |
总纲
㈠正确-规范-准确;
㈡熟练-①清晰-简明,②流畅-连贯;
㈢恰当-合适-得体;
㈣艺术-美感-①鲜明,②生动
语言准确:①表达所使用的语言要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例1】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参考答案]C
A.割断。割,刀割,不符合“阻碍”情境,应为“隔断”;
B.淹没。淹,水淹,不符合“沉沙”情境,应为“埋没”;
C.惠赠。惠,恩惠,符合“珍藏”情境,使用正确;
D.启用。启,开启,不符合“教师”情境,应为“起用”。
【例2】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徜徉在天安门广场,人们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碑体、优美的轮廓、饰有卷云与垂幔的碑顶,无一不让人顿生瞻仰、思念之情。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这一点,想必尽人皆知;对于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与了有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鲜为人知。
[参考答案]
第一处:“顿生瞻仰、思念之情”改成“顿生敬仰、思念之情”(或去掉“瞻仰”)。
第二处:“对于他的助手”改成“至于他的助手”(或“对于”改为“而”,或去掉“对于”)。
【例3】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我国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5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答案]
①“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
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
③“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例4】“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字)
⑴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
⑵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该队正在考虑明日与法国队交手时雪藏部分主力。
⑶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
[参考答案]
⑴搁置不用(置换依据:“得罪”公司经纪人)
⑵有意隐藏(置换依据:为确保最后一场小组赛能尽遣精锐上场)
⑶隐没无闻(置换依据: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一举跻身)
【例5】梦想轻盈、绮丽,就如一颗流星,划亮整个夜空;现实真切、朴实,仿佛步步足迹,踏遍人生旅程。
[简析]修辞不适当。“流星”的特点是迅捷、短暂,不是“轻盈、绮丽”,也不能“划亮整个夜空”。“足迹”印在人生旅程,而不是“踏遍人生旅程”。
【例6】一片片叶子的脉络分外鲜明,伸展开来,多么像走向“四化”的大军,更像和谐相处的五十六个民族。
[简析]修辞不适当。“叶子的脉络”何以像“走向‘四化’的大军”?又怎么像“和谐相处的五十六个民族”?缺乏合理的依据和解释。
【例7】我妄想画下每一枚日子,而手中只有短笛。
[简析]妄想、画、枚、短笛,都是文学语言,修辞适度。
【例8】傍晚从石级上走近来,就饮一盅落日,是诗,是禅,在于自己。
[简析]饮、盅,都是文学语言,修辞适度。
【例9】有蛇,黑藤一样地寄生在树上。气球大的一个土葫芦,团结了一群细腰黄蜂。
[简析]黑藤一样地寄生、土葫芦、团结,都是文学语言,修辞适度。
【例10】电影《知音》片断。
小凤仙:(粲粲地笑着)你当我肉眼凡胎呀。老袁唱完了《大登殿》,就该唱《霸王别姬》了。不过,中间还得垫上你一出戏。
蔡锷:(眼睛张大了)戏?
小凤仙(有斩有杀,一字一音)《林冲夜奔》。
[简析]戏名都是隐语。《大登殿》暗指袁世凯称帝,《霸王别姬》暗指袁世凯行将众叛亲离,走向末日,《林冲夜奔》暗指蔡锷要秘密离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