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07月01日:2014年高考写作题目精解㈢

(2014-07-01 17:26:21)
标签:

2014

高考

写作

题目

广东

分类: 教育

 

2014年07月01日:2014年高考写作题目精解㈢

2014年高考写作题目精解㈢

广东课标卷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精要解题】题目给出的两段文字,话题都是“照片”。“黑白胶片”时代的照片,是传统的写照;“数码科技”时代的照片,是时尚的缩影。两种照片在现实中承续、更迭,发生碰撞,引发思考。

 这种传统与时尚承续、更迭和碰撞的现象,是生活运动的必然,绝非“照片”所独具。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形成传统,在现实中萌生时尚,导向未来。“照片”的演变,只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不是吗?还记得当年那些黑白电影吗?它们已经模糊斑驳,但却留下多少鲜活清晰的记忆;现在每年几百部影片上映,精妙的场景、化妆、特技,乃3D,可是,又留下多少记忆?还记得童年时代的服装吗?只有一件衬衫、绒衣、棉袄,洗得发白,补了又补;打开现在的衣柜,衣服多得数不清,件件追赶时尚,有经年不得穿者,岂止三件五件?还记得我们的年夜饭吗?一年一顿团圆饺子,那滋味长留口舌之间;现在天天可以过年,只要你愿意,每天都鲅鱼饺子也不为过吧?还记得童年的住房吗?一家三代通铺上下床,大杂院的街坊邻里有多少难忘的故事?现在我们自己的卧室,一户一个单元楼房,楼上楼下同乘电梯可曾相识?还记得曾经的坐骑,那辆双梁加重的“飞鸽”自行车吗?当年我们细心地擦拭,精心地补胎;如今我们的夏利、捷达是不是又换成了别克、奥迪?……这种“泛黄、模糊,记忆不褪色”或“鲜艳、清晰,记忆被稀释”的承续、更迭与碰撞,生活里比比皆是。

 还记得高考曾经的写作题目吗?乌鸦就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鸟,如今去模仿鹰也很可爱(2006年全国一卷)图书阅读比率下降,网络阅读比率提升(2006年全国二卷);在书店一角静静读书成为珍贵的怀念,浅阅读却在兴起(2010年全国一卷);捕鼠的猫被讽为忘记了“什么时代”,吃鱼却成为了常规(2010年全国二卷)……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黑白胶片”的照片留下了多少珍贵的“纪念”(2005年广东卷);用“黑白胶片”把心中的天使搬照片上,“雕琢心中的天使”(2006年广东卷);由“黑白胶片”到“数码科技”,实现了照片变革的“传递”(2007年广东卷);对“黑白胶片”和“数码科技”,都“不要轻易地说‘不’”(2008年广东卷);“黑白胶片”“数码科技”各自和演变都有“常识”(2009年广东卷);照片上那位朋友,我“与你为邻”(2010年广东卷);欣赏一帧“黑白照片”,仿佛“回到原点”(2011年广东卷)……

 如是,“抵落对方,自己通过”或者“抱住换位,全都通过”(2014年全国课标一卷);“喜欢喂食动物”或者“惩处喂食”( 2014年全国课标二卷)、“欣赏天汉灿烂”或者“霓虹闪耀”(2014年辽宁卷)、“淡忘了老规矩”或者“重新整理”(2014年北京卷)、“逃避穷乡僻壤”或者“留下创造美丽”(2014年湖南卷)、“窗子只是窗子”或是“各种画幅”(2014年山东卷)、“传统学习方式”或是“探究方式”(2014年江西卷)、“演员不应改台词”或者演员可以改台词”(2014年安徽卷)……都存在着“珍惜黑白胶片”或者“喜欢数码照片”的思考和选择。

类推,类似于两种“照片”承续、更迭、碰撞的状况,在体育比赛、考试竞争、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生活、体制变型、民族关系、国际事务、思维观念等等领域到处呈现。

历年高考作文,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同样一道题目。这没什么奇怪,因为所有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洞开的一个窗口,都是生活发展变化长河里的一朵浪花,都带有生活运动的基因,都在反映生活运动中具有思考价值和意义,因此必然在运动里融汇,在生活中贯通。

 有人认为,广东省这则写作题目必须写“照片”,只能写“照片”。那是陷入了“文题常识观”的窠臼。写作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演绎,写作题目也不是一道常识答题。如果说这则题目只能写“照片”,那么,面对“乌鸦模仿鹰”的情景材料,作文是不是只可以写“乌鸦”?面对“兔子学游泳”的情景材料,作文是不是只可以写“兔子”?面对“猫捕鼠”的情景材料,作文是不是只可以写“猫咪”?这无异于坐井观天,显然十分荒唐。

 任何写作题目,在立意和选材上都没有“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与不好”的标准。考场作文的宗旨,就是用自己熟悉的素材,真实的情感演绎写作题目。

 正因为此,用于选拔考试的写作题目必须清晰——清晰的窗口、踏板、原点。考生经由这窗口洞察广阔的生活,经由这踏板纵思维的体魄腾跃,经由这原点任思想的翅膀飞翔。评判高考写作题目的第一标准就是“清晰”。

 广东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写作题目一直很清晰——给标题、给话题。从中可见广东省语文命题主管领导和专家对写作规律的清楚认知,引导全国,令人钦敬。未承想,到2012年突然出现逆转,改作给情景材料,模糊了写作题目。

 即如2014年这则写作题目,两段材料之后,为什么不能明确规定出话题“照片”呢?没有这明确的话题,写作题目就是模糊的,泛化的。仅从两段材料来看,就有许多原点:

时代

数量

内容

特点

使用

价值

黑白胶片

很少

只记录下

人生的几

个瞬间

渐渐泛黄

日益模糊

家人一次

次的翻看

能唤起许多永

不褪色的记忆

数码科技

很多

记录着日

常生活的

点点滴滴

从不泛黄

永不模糊

可随时上传到

网络与人分享

值得珍惜的点

滴可能被稀释

 这许多点再相互交叉,再引申联想,就是无限多的思维原点,无限多的题目。直白说,试卷上等于印着一行文字:今年写作不出题,考生随意写。

 阅卷当然不能这样放任,于是要限定范围,规定最佳立意角度。什么是最佳角度?想必应该是涵盖材料整体的立意。这个真正的“最佳立意角度”,早在2000年就由高考写作题目给出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问得好:“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如果没有,那么关于不同“照片”的时代、数量、内容、特点、使用和价值就是“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不只广东2014年这则写作题目,所有涵盖给情景材料写作题目整体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者,再深入一点儿想,那就是“心灵的选择”2002年全国卷写作话题)。

 阅卷如果规定最佳立意角度,那必然是同一个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不规定最佳立意角度,那角度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或问,难道给标题、给话题的写作题目,立意和选材的角度不也是丰富多彩的吗?没错,但是写作者必须演绎标题或话题,必须在清晰的标题或话题的牵系之下实现海阔天空。而模糊泛化的给材料写作题目,提供的不是清晰的展望窗口和思维踏板,势必带来考场写作的失控。

 题目失控,就要靠阅卷掌控;阅卷掌控又无法符合题理。写作水平是思想水平和语言水平的反映,中学写作教学的关注点本应是学生的思想、思维、语言建设。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对材料和阅卷限定的揣摩上,这极大地损害了中学写作教学。有位大学教授痛心疾呼:中学生作文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我看,如果这判断属实,那么“给材料写作题目”难辞其咎。

 给情景材料写作题目的初衷,不能说不好,应该是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要求,所以用情景拓展空间。但是这种做法建立在“文题常识观”的认识基础上,把写作题目当成了一个圈子,一道常识答题。从这种意义上看,其认识水平与恶搞的“高考零分作文”处于同一层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