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5日:2000届同学的几篇旧作

标签:
2000十中同学旧作 |
分类: 教育 |
【按】昨天见到2000年北京十中高中毕业的几位同学,席间,谈到当年的作文。回来,找到几篇,供大家回忆。当然,还有好多……
有人讲,生活就是尽情领受现实,无论它美好,还是严峻;也有人说,生活中充满着对往昔的追怀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当我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我发现生活中竟也有不少遗憾。
高二时,有幸和老师去沙滩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一个电视节目,闲暇里与几位同学一起到马路上走走。突然,有个同学冲我们喊道:“看那,那几个字!”我停住脚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座旧式建筑的大门匾额上,几个大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京师大学堂”。好家伙!我心底一惊:这里竟然就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旧址。一百年前,戊戌变法中营建的大学堂,今天仍然显得庄重威严。我怀着激动甚至有些虔敬的心情走上前去。大学堂大门洞开,我试探着跨进院子。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里面迎了出来。“你们是干什么的?”“噢,是学生,想参观一下。”“别看了,没什么东西了,早改成煤气站了。”那人语气颇有些不耐烦。“煤气站?”我顿时感到十分震惊。“是呀,周围几百户人都指着它烧水做饭呢!”“为什么不保护起来呢?这可是……”“保护了!门口不是镶了块牌子?”牌子?喔,门口是有一块写着“文物……”之类的东西。可这也能叫保护?我不便再问,退出门来。望着这古朴的大门,还有院里挨挨累累的一排排煤气罐,我还能说什么呢?也许这中华近代文明的摇篮应当让位于普通百姓繁衍不尽的生活?但这生活的变异却是无情甚至有些残酷的。中国百年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演化为煤气罐虎踞的营盘,听起来有些滑稽,但却是我走进生活亲眼目睹的现实,让人无奈的事实,让人遗憾的生活的真实。
我默默回转过身,有些茫然地望着马路对面,不忍再回头一瞥。意想不到,另一项遗憾又展现在眼前。马路对面人行道狭在窄,道边矗着鲜明的警告牌:“此处禁止停车,以免阻碍交通!”可偏偏就在这醒目的标牌前,示威似的,一辆黑色奔驰轿车安安稳稳地停在那里。行人纷纷绕行而过。轿车默默,车主安在?面对此景此情,同学有的叹气,有的摇头。一位同学操着看破红尘的口吻戏谑道:“这也值得大惊小怪?瞧你们一个个‘如丧考妣’的!”我们都笑了,可笑中带着说不出的苦涩与遗憾。
生活应该是随意的,可随意同样要有规则。生活又往往是无奈的,越是无奈越需要人的爱惜。否则,生活的遗憾将遍布全球,以至将我们淹没。我走进了生活,我发现了生活的遗憾,于是我警醒自己:让生活少些遗憾,多些美好,我将联合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共同努力。
发言的权利
人微言轻。小时候,我没有发言权。“家庭会议”,我只有服从命令的份,大街上碰到不平事儿也只能躲在父母身后。终日,我的生活只是读书吃饭、吃饭读书,我的权限只局促在同学的圈子里,叽叽喳喳些吃凉不管酸的废话。然而,随着一天天长高长大(也长美了),不知不觉中,我也拥有了发言的权利。在圣贤书卷的内海之外,我翩然驾一叶扁舟,闯入了生活的海洋。
“梅梅,你的意见呢?”“我的意见?”我正埋头吃饭,先是一愣,既而受宠若惊——爸爸居然征询我的意见。“我想……我赞同爸爸的意见——买空调。空调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早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比起电扇来,它的优点不说你们也知道。妈妈犹豫不决也很正常,您一向勤俭惯了。可是,如果我们投入到吃喝上的资金比例过大,说明我们还徘徊在贫困线;‘买空调’的动议,表明咱们家正跨在‘小康’的门槛上。您辛勤工作,操劳家务,买台空调享受一下太正常不过了。再说,这也是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呀!”尽管都是从报纸上、新闻中、书本里“趸”来的词,爸爸妈妈还是听得眉开眼笑。第二天,空调便送上了门。欣赏着高雅的空调,享受着清凉的气息,我颇受鼓舞,看来,今后的家务事我都得过问一下了。有了发言权,我突然觉得走进了生活,生活竟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无穷了。
陪妈妈上街买菜。一个小伙子骑车在狭窄的街道上横冲直撞。一个躲闪不及,我身旁的一位老爷爷跌坐在了地上。小伙子斜跨在车上,脚点着地:“找死呐,老家伙,往哪儿撞?”真过分!人们纷纷围了上去。以往,这些事都是妈妈拔刀相助,今天,我却没有了往日的胆怯,边扶起老爷爷,边仗义执言:“你往哪撞,懂不懂事!”经我一挑,人们纷纷指责小伙子。小伙子一见这阵势,不由得脸一红,灰溜溜骑车跑了。我为老爷爷掸净了灰土,目送他离开,妈妈问我:“以前你不是常说社会上乱着呢,叫我别管闲事吗?今天怎么……” “我说过吗?”我一笑,“我也不知道,火就冒起来了。我觉得我是大人了,该站出来说话啦。”是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干预生活才是真正走进了生活。
记身在居委会的一天
整天扎在砖块般的书本堆中忙,仿佛真如释教教义中所说的“超脱了红尘”飘飘然于九天之外了,对家中一应生活小事也更加不屑一顾。在居委会工作的奶奶,总说要给我这个好学生降降温,要带我“走进生活”。一个星期天,我终于被不情愿地拉进了居委会的那间小屋。
早上,还没等我把那张冰凉的椅子坐热,一帮蹦蹦跳跳的红领巾便欢笑着飞进了小屋。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如数家珍地把这帮小豆子介绍给我;还要我和他们一起去参加小队活动——帮种子站割草。“什么,我?要我去割草?”……来到河边野地,我满腹牢骚地抄起小镰刀,嘟嘟囔囔割起来。“怎么,这镰刀坏了?”旁边一个男孩见我动作笨拙,关切地问。“没坏,看我给你们示范!”“哈哈哈……”不用说,这一阵笑声是来自我的洋相----由于不得法,只会瞎使劲,甭说示范了,一下子把镰刀都摔了出去。看着这些不知比我小多少岁的小豆子们熟练的割草动作,我的脸羞得通红,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姐姐,我来教你!”就这样,我这个堂堂高中生,在几个红领巾手把手的戳戳指指下,勉强割了一小篮子草——嗨,原来生活小事也不容易呀!
中午,我满头大汗地回到居委会小屋,气喘吁吁地对奶奶诉苦:“这一上午,可累死我了!”奶奶笑着说:“下午还有你工作呢!”“什么?太过分了,不会吧……”
“噢,就是查水表呀!这可是我的长项。”我拍着胸脯说。拿着记录单,我挨家挨户地记下了数字,不过半个多小时,好几十户的水表都查完了,我兴冲冲地挥着记录单,飞快地跑回居委会。“怎么样,够快吧?”我得意洋洋。“不对呀,这些数怎么这么少呀?”我凑过头去看,可不是嘛!上月还是一百多个字,这个月却变成了十几个字了。“你怎么记的数呀?”奶奶耐心问我。我有些支支吾吾:“不就是,把每个小针的数,加在一起吗?”“可你乘100乘10了吗?”“还要乘?”我一头雾水。“哎呀!我的姑奶奶,你可真能添乱!查错了,你都白查了!”我一脸愕然。奶奶只好又自己亲自去查……我呆立在小屋前,看着奶奶匆忙离去的背影,一阵阵羞愧让我抬不起头来:原来这件生活小事也不简单呀!
晚上,我扭开台灯,白天的尴尬又映现在眼前。生活,其实就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呀!而我怎能一味飘在九天之上,超出红尘之外呢?走进居委会,我走进了生活。我决心在懂得学业之外,一定也要懂得生活。
打开日记本,我在扉页“日记”二字前面,工工整整又添写上两个大字——“生活”。
有狂风——呼啸着,怒吼着。卷来滚滚乌云,拽动粗枝大干,扬起茫茫沙粒,踢踹大小石块,抽打红花绿草。有微风——傍晚,池塘边,鱼鳞形的风贴着水面掠过。我每每陶醉于这迷人的美景。微风带着我飞越嘈杂的闹市、混浊的空气、摩肩接踵的人群。
最惬意的要算玩车时耳边听到的风了——上车-启动-加速-再加速,两眼盯紧前方,双腿机械蹬踏。像比赛,又像拼斗,一条腿飘弹起来,另一条重踏下去。感受着加速度,感受巨大的力度。不见树梢有丝毫晃动,耳边却是呼呼的风声。听吧,车轮卷起的旋风;听吧,橡胶轮胎与柏油路面的摩擦风;听吧,追我而来和逆我而去的剪刀风。如果幸运,便会邂逅素不相识却志同道合的玩车人。两个前轮齐头并进,耳边便又多了一股并驾的风声。他的风、我的风、我们的风,为并驾的车加油举鞭,耳边的风于是几如浩荡洪流了。这时,如若仰望云天,你定会发现白云翻涌,一句古老的诗句,定会随着满腔豪气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起兮云飞扬,同学腰间呼机响。”校园内曾吹过“呼机风”。今天他买个“数字”,明天我就购个“汉显”;今天你别个全国联网,明天我就弄个环球漫游……你呼我,我呼你,助长了中学生的消费欲,呼没了中学生的学习心。既影响了中学生健康成长,也使圣洁的学校平添一层阴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呼机确实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为人们的联络架起穿越万水千山的桥梁。然而,能说中学校园里刮起的“呼机风”是件好事吗?我说不能,您呢?
攀比风、早恋风,端地奇形异色;追星风、仿韩风,来自四面八方……朋友,在风中,心要淡然,不要被沙子迷住眼睛;在风中,脚要站稳,不要被吹得左摇右摆。“大风起兮云飞扬”,风起云扬,那是云啊;而我们,应该是有个性、有人格的人!尊重自己的个性,铸造自己的人格!“大风起兮云飞扬”,那样,我们才与这豪放的诗句相称,我们才真正是风的主人。
我的未来啊。定然是铺展在我面前的素白画卷,等待我用饱含激情,富于智慧的笔,描绘上绚烂的色彩。我的未来啊,我该用怎样的色彩去描绘你呢?
我要用明亮得如天如海一样的蓝,描绘我未来的大学。我跻身大学校园,吸吮着被智慧润泽过的空气;伏在阅览室桌上,游弋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静坐在参天古树下,轻吟着易安居士的佳句,咏读着冰心先生的华章。多么幸福和甜蜜!一张质朴的书桌,一盏长明的台灯,一本书,一支笔——早已在我对未来的幻想中定格成为永远的风景。我未来的大学啊,是广博智慧、无际无涯的大海,是扶摇举翼振翅腾翔的天宇,它一定是蓝色的,孕育希望的蔚蓝。我要把我的未来描绘成和海天一样明澈的蔚蓝。
我要用夺目得如火一样的红,描绘我的事业。我将身着整洁朴素的套装登上我钟爱的讲台,告诉面前一双双纯真的眼睛,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我将用雪白无尘的粉笔,写下一行行秀美的汉字、英文,告诉台下一颗颗渴望的童心,我所知道的祖国、我所知道的世界、我所知道的宇宙。我要和我的孩子们并肩学习,一同成长。我要用我火一样的激情,点亮他们的眼睛;我要在我热爱的岗位上,用辛勤和奉献,收获我的桃李。我值得永远自豪的辉煌,我未来的事业啊,是热情的火!献出光与热,它,定是红色的,饱含着无穷无尽的热能。我要把我未来的事业,描绘成火一样的红!
我要用盈盈绿色描绘我的晚年。在黄土高坡上,你看到了吗?昔日的荒丘已变成今日的树林。你看到了吗?有个老翁,一手提着铲,一手拎着桶,肩上扛着树苗,正缓缓向黄色贫瘠的沙漠中走去。在他坚实的脚印中,生长着绿色的梦想——那就是我。我未来的晚年啊,是一片防沙的树林,让松鼠在枝头跳跃,容小兔在林间奔跑。那它一定是动人的绿色,我要把我未来的晚年,描绘成和大自然一色的绿意盈盈……
我的未来啊,我多彩的未来!我要用生命去描绘你平凡又伟大的美;还要在蓝色、红色与绿色间,点染出绚烂的粉和黄,白和紫……点染出希望与梦想。我多彩的未来啊,我要这样描绘你——创造你!
感悟丰收
夜雨潇潇,掩卷沉思——丰收——多么美妙,仿佛眼前展开金黄的麦海;多么精彩,仿佛耳畔燃响欢庆的鞭炮;多么辽远,完全可以纵思绪浮想联翩;又多么真切,分明可以用指尖触摸得到。于是,旋弱橘黄色的台灯,我轻阖双目,静静地想……
一重心幕拉开来,五年前的一个清晨浮现在眼前——东方喷薄,旭日如火。舅舅回村了!只见他披红挂彩,被四个健壮的小伙抗架在滑竿上,一步三摇,如浪推船。舅舅笑逐颜开,双颊红润:那是年轻的血液在涌动,那是丰收的幸福在燃烧。全村后生孩子欢天喜地前簇后拥,锣鼓忘情,唢呐连天,村里举行隆重的仪式,欢庆舅舅凯旋。在全县西瓜节上,舅舅那十二只丰收三号大西瓜轰动全县,最大的那只53斤重的大瓜,更是一举夺魁。舅舅荣获“大兴瓜王”的美誉,整个村子也风光无限。舅舅双眼噙满泪水,那热泪中包容着什么?他知道,我知道,全村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不知道。村小李老师送上的一副大红对联写得好:“大兴瓜王五十三斤,红瓤黑籽,斤斤汗水浇灌;丰收果实一十二只,翠衣绿袍,只只科学结晶。”……
我微笑了,头枕在手臂上,依旧静静地想。又一重心幕拉开来,两年前的一个傍晚浮现在眼前——暮色阑珊,华灯初上。我手捧一束粉红色的康乃馨,轻轻叩响单老师的家门。单老师,今天是您五十岁的生日啊!在老师那间累累书籍、本册的小小书房里,满满一面墙挂满了生日贺卡,满满的一面墙呀!贺卡各色各样,都很别致、都很精美,看得出,都是精心挑选的。那不同色彩、不同个性的贺卡,拼铺成一幅绚烂和谐的图画:像缤纷桃李,似节日礼花。我小心地掀看一张张贺卡,句句回忆的细节挑动着我的心弦,行行真挚的话语催卷着我的心潮。那一张张贺卡,分明是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的心——感念师恩,是学生共同的心声啊!还是那熟悉的温温软软的语音,单老师说:“我真幸福,做了三十年教师,这,就是我的丰收吧?”……
丰收啊丰收!诗人说:“预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诗人说得多么好啊——这是诗的感悟,丰收的感悟;也是我夜雨静思的感悟。我盼望,盼望属于我的丰收……
作文片段
李博文·“F”的联想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拄着这支拐杖。那是支神奇的拐杖:杖柄极粗,像爷爷壮健的臂膊;杖身沉直,像爷爷钢挺的腰板;深黯发亮,像爷爷黑红的皮肤;苍劲嶙峋,像是布满了纵横的皱纹、斑驳的老糨、凸起的脉管。爷爷是林场护林员,二十年前,一次上山捉伐树贼,夜深风大,一失足跌下山沟,摔伤了腿,从此就拄起了这支楸子木的拐杖。在八达岭外广袤的林场上,谁不知道李老爷子和他的那支楸木拐杖啊!这片纵横九百平方公里,九梁十八脊的山山豁豁,哪里没有爷爷巡查的足迹?哪里没有楸木拐杖忠实的印痕?山口道岔,爷爷拄着拐杖一站,大小毛贼,谁不胆寒?一次,一个急红了眼的歹徒,抡圆板斧向爷爷砍来;爷爷纹丝没动,楸木拐杖飕的一声迎上去,歹徒登时虎口震裂,板斧当锒锒剁上身侧的老松树。一次,烧起了森林大火,爷爷连扑带滚,楸木拐杖横劈竖扫。直到大火扑灭,三天三夜,爷爷没下火场;三天三夜,拐杖没离他手。听林场的叔叔们说,爷爷简直是树神。那么,楸木拐杖,不就是爷爷的武器,爷爷的权杖吗?“F”形的楸木杖啊,你是什么呢?你是正义,是刚直,是坚定,是忠诚!
贾 卓·“S”的联想
王亚洁·“S”的联想
杨苗苗·“H”的联想
高蕊·“e”的联想